蘇教版(2019)選修3《3.1 基因工程及其技術》2023年同步練習卷
發(fā)布:2024/7/21 8:0:9
一、選擇題
-
1.人們試圖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種生物生產甲種生物的一種蛋白質。生產流程是:
甲生物的蛋白質→mRNA目的基因①與質粒DNA重組②導入乙細胞③獲得甲生物的蛋白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④A.①過程需要的酶是逆轉錄酶,原料是A、U、G、C B.②要用限制酶切斷質粒DNA,目的基因導入乙細胞后一定會表達甲生物的蛋白質 C.質粒一般存在于原核生物細菌中,真核生物酵母菌也具有 D.④過程用的原料和工具中不含有A、U、G、C 組卷:2引用:2難度:0.7 -
2.下列生物技術操作對生物遺傳物質的改造,不會遺傳給子代的是( ?。?/h2>
A.用經過修飾的腺病毒做載體將治療遺傳性囊性纖維病的正?;蜣D入患者組織中 B.將治療乙型肝炎的重組人干擾素α-1b基因轉入大腸桿菌,篩選獲得基因工程菌 C.將魚的抗凍蛋白基因導入番茄,獲得耐寒的番茄植株 D.將外源生長素基因導入鯉魚受精卵,培育出快速生長的轉基因鯉魚 組卷:0引用:2難度:0.7 -
3.下列有關目的基因篩選與獲取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A.限制酶能夠特異性識別雙鏈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B.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只能用一種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載體 C.來自蘇云金桿菌的Bt基因可作為轉基因抗蟲棉的目的基因 D.從相關的已知結構和功能清晰的基因中進行篩選是獲取目的基因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組卷:5引用:2難度:0.7
三、解答題
-
10.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綠色熒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綠色熒光蛋白能在藍光或紫外光的激發(fā)下發(fā)出熒光,這樣借助GFP發(fā)出的熒光就可以跟蹤蛋白質在細胞內部的移動情況,幫助推斷蛋白質的功能.圖1為我國首例綠色熒光蛋白(GFP)轉基因克隆豬的培育過程示意圖,據圖回答:
(1)綠色熒光蛋白(GFP)轉基因克隆豬的培育過程必須用到的生物技術有
(2)圖中通過過程①、②形成重組質粒,需要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切取目的基因、切割質粒.限制性核酸內切酶Ⅰ的識別序列和切點是-G↓GATCC-,限制性核酸內切酶Ⅱ的識別序列和切點是-↓GATC-.在質粒上有酶Ⅰ的一個切點,在目的基因的兩側各有1個酶Ⅱ的切點.
①請畫出質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圖2).
②在DNA連接酶的作用下,上述兩種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連接?
(3)如果將切取的GFP基因與抑制小豬抗原表達的基因一起構建到載體上,GFP基因可以作為基因表達載體上的標記基因,其作用是
(4)目前科學家們通過蛋白質工程制造出了藍色熒光蛋白、黃色熒光蛋白等,采用蛋白質工程技術制造出藍色熒光蛋白過程的正確順序(圖3)是:
①推測藍色熒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
②藍色熒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結構設計序列
③藍色熒光蛋白基因的修飾(合成)
④表達出藍色熒光蛋白.
(5)如果要將某目的基因通過農桿菌轉化法導入植物細胞,先要將目的基因插入農桿菌Ti質粒的
(6)假設以大腸桿菌質粒作為運載體,并以同一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分別切割運載體與目的基因,將切割后的運載體與目的基因片段混合,并加入DNA連接酶.連接產物至少有組卷:10引用:3難度:0.5 -
11.下列是有關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的問題,請據圖分析回答.
科學家通過基因工程,成功培育出能抗棉鈴蟲的棉花植株--抗蟲棉,其過程大致如圖所示.
(1)細菌的基因之所以能“嫁接”到棉花細胞內,原因是
(2)上述過程中,將目的基因導入棉花細胞內使用了
(3)某棉農在食用該抗蟲棉種子壓榨的棉籽油炒芹菜后,出現鼻塞流涕,皮膚騷癢難忍癥狀.停用一段時間后這些癥狀會自然消失,該現象很可能是組卷:7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