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內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上)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5/1/2 0:30:2
一、選擇題:本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歌曲《國家》中有一段歌詞“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备柙~中體現的“家國一體”的觀念源于( ?。?/h2>
組卷:21難度:0.8 -
2.西漢初年,在王國的政治架構上,王國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國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權,而相“總綱紀、統眾官”。這一舉措( ?。?/h2>
組卷:7難度:0.6 -
3.隋文帝開皇末年,規(guī)定六品以下官吏須由尚書省吏部銓舉,地方各級機構的屬官從此由朝廷委任,也不局限于本地人。這一舉措( ?。?/h2>
組卷:6引用:3難度:0.5 -
4.晚唐時期,朝廷授予眾多節(jié)度使使同平章事的頭銜,與宰相并稱,號為使相。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頭銜的官員類型增加,包括親王、樞密使、留守、節(jié)度使等。由此可知北宋( )
組卷:74引用:31難度:0.7 -
5.著名學者黃仁宇在《萬歷十五年》中這樣描述:“已經去世了5年的內閣首輔張居正,他生前雖然守住了內閣只是皇帝處理國政的助理機構、不能正式統率六部百司的底線,卻把內閣政治演繹得有聲有色?!苯Y合所學知識,對此表述理解正確的是( ?。?/h2>
組卷:31難度:0.5 -
6.雅典曾有一項法律,規(guī)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所謂“私心”就是對國家缺乏好感。梭倫立法甚至規(guī)定:一個人如果在國內出現黨派分裂時不參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剝奪選舉權。這說明雅典法律強調( ?。?/h2>
組卷:19引用:4難度:0.5 -
7.共和國末期,部分羅馬公民將遺產通過遺囑留給了一些不相干的人,而不給自己的子女等近親。為此,羅馬法形成了“特留份制度”,規(guī)定遺囑人的近親可就此請求撤銷遺囑的不合理部分,恢復其法定應繼份。這一制度的出現( ?。?/h2>
組卷:5難度:0.6 -
8.據記載,發(fā)動光榮革命的七位政變者中,有四位是代表新貴族利益的輝格黨領袖,有三位是代表舊貴族利益的托利黨創(chuàng)始人。這說明此次“革命”( ?。?/h2>
組卷:14難度:0.7 -
9.美國歷任總統所制定的政策,在通過國會立法后,繼任總統不能輕易變更,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內外政策的相對穩(wěn)定和連貫。美國政策的這種特性源自( ?。?/h2>
組卷:12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
-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讓專制的王權繼續(xù)發(fā)展,那么英國人的“自由”就完全喪失了,英國人一向把這“自由”說成是他們“天生”的權利;但如果再發(fā)動一次革命,那么結果是不是再殺死一個國王,再去走一遍從革命到復辟的歷史循環(huán)?英國人面臨著兩難的選擇。結果,出現了1688年的“光榮革命”,這是英國人政治智慧的高度體現。新國王威廉和瑪麗在繼位時簽署了《權利法案》,承認了議會的合法權利。由于國王是議會選定的,而不是天然的繼承權決定的,因此“光榮革命”實際上確立了一個原則,即議會的地位高于國王。這樣,就把國王置于議會及議會法律的控制之下。這以后,英國的君主都是立憲的君主,國王遵從法律,服從議會的立法。
——錢乘旦《英國的國王與君主制》材料二:近代中國政治變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結束傳統的君主專制制度,向現代立憲政治轉型。在戊戌維新及其后的十數年間,君主立憲被部分社會名流和政治人物視為實現這一政治轉型的最佳途徑,甚至也得到清廷當局的認可。清末“新政”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預備立憲。然而,立憲君主不同于專制君主,它是權力有限的,甚至是虛君,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作為國家的象征性符號而存在。清廷的預備立憲直到辛亥革命爆發(fā),也始終停留在“仿行”階段,并無實質性進展。主事者清廷的目的只在于維系其皇位之永固,而對憲政本身既缺乏真正的理解,也缺乏熱情和誠意,連立憲派也深感失望,即使沒有辛亥革命發(fā)生,君主立憲也只能是有君主無立憲。
——闕光聯《君主立憲在近代中國何以不可能》(1)根據材料一,概括“光榮革命”體現了“英國人政治智慧”的理由,并分析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本質。
(2)根據材料二,概括這一時期中國政治的演變,并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英國和中國君主制的結局截然不同的原因。組卷:8難度:0.4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戰(zhàn)初期,美國對日本侵華采取妥協退讓、“不干涉”的綏靖立場。1941年2月23日,羅斯福通知國民政府,他已批準將首批價值4500萬美元的軍用器材作為援華租借物資。根據美方統計,抗戰(zhàn)時期美國對華貸款為6.9億美元,按《租借法》給予的軍事援助為8.257億美元。
--摘編自張曉衛(wèi)《抗戰(zhàn)時期的中美關系》
材料二 尼克松上任之初,美國失去了長期保持的對蘇優(yōu)勢,人民對越南戰(zhàn)爭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出現了大規(guī)模的反戰(zhàn)運動。尼克松不得不調整美國的越南政策,他明確表示,美國在越南戰(zhàn)場上全面的軍事勝利是不可能的。他還認識到,解決越南問題“關鍵不在河內,而在北京和莫斯科”?;粮褚舱f:“向中國開門可能幫助我們結束那場戰(zhàn)爭的苦難。”
--摘編自黃英、王姍姍《從對抗走向緩和--析越南戰(zhàn)爭時期的中美關系》(1)根據材料一,指出抗戰(zhàn)時期影響中美關系的主要因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尼克松謀求中美關系緩和的原因。
(3)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美關系發(fā)展的認識。組卷:5引用:7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