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中圖版八年級(上)中考題同步試卷:2.2 世界的氣候類型(06)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23小題)

  • 1.青藏高原緯度較低,但是氣候寒冷。影響它氣候的主要因素是( ?。?/h2>

    組卷:126引用:32難度:0.9
  • 2.讀圖,關(guān)于氣候類型的分布,正確的是(  )

    組卷:359引用:28難度:0.9
  • 3.關(guān)于西亞和南亞的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

    組卷:344引用:24難度:0.7
  • 4.讀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判斷分布在亞馬孫平原的氣候類型是( ?。?img alt src="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202411/49/2a699eb9.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組卷:157引用:23難度:0.7
  • 5.“坐火車從北京去倫敦,你期待嗎?”世界首條橫跨歐亞的“馬爾馬拉”海底隧道2013年10月啟用,連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亞洲和歐洲海岸,從亞入歐只需4分鐘.全長13.6公里,水下部分1.4公里,可抵御9級強(qiáng)震.隧道屬“絲綢鐵路”計劃,整條鐵路將貫通倫敦和北京,完工日期未定.某班級了解到此新聞后,學(xué)習(xí)小組開展了收集關(guān)于“馬爾馬拉”海底隧道所在地的氣候資料的活動,下列哪位同學(xué)收集的資料正確(  )

    組卷:152引用:26難度:0.7
  • 6.某校舉辦登山活動,出發(fā)時測得山腳處氣溫是28℃,登上山頂后測得山頂?shù)臍鉁厥?2℃,根據(jù)所學(xué)知識,此次活動登高了(  )

    組卷:261引用:39難度:0.9
  • 7.測的某地山腳的海拔是280米,氣溫為24℃,山頂海拔為1280米,若僅考慮地形因素,則山頂?shù)臍鉁厥牵ā 。?/h2>

    組卷:138引用:35難度:0.7
  • 8.在哈爾濱上學(xué)的李雷與遠(yuǎn)在廣州工作的爸爸通完電話后很驚奇,因為他自己已經(jīng)穿上了羽絨服,而他爸爸卻還穿著單衣,你認(rèn)為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組卷:132引用:40難度:0.5
  • 9.參照下表,判斷該地屬于(  )
    1月平均氣溫(℃)7月平均氣溫(℃)6-8月
    降水量(毫米)
    12月至次年2月
    降水量(毫米)
    全年
    總降水量(毫米)
    -52649022698

    組卷:121引用:28難度:0.7
  • 10.由如表可知,形成那曲與南京兩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br />
    地名 緯度 海拔(米) 1月均溫 7月均溫
    那曲(西藏) 31°29′N 4507 -14.4℃ 8.8℃
    南京(江蘇) 32°00′N 10 2.3℃ 28.8℃

    組卷:166引用:43難度:0.5

三、解答題(共5小題)

  • 29.如圖為“世界主要?dú)夂蝾愋头植际疽鈭D”,讀圖回答問題。

    (1)圖中甲地的氣候類型是
     
    氣候,該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
     
    (緯線)附近。乙地區(qū)氣候的顯著特征是
     

    (2)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分布在大陸的
     
    (東、西)岸,季風(fēng)氣候主要分布在大陸的
     
    (東、西)岸,季風(fēng)氣候分布最廣的大洲是
     
    。
    (3)赤道地區(qū)終年高溫,極地地區(qū)終年寒冷,形成這種差異最主要的因素是
     

    組卷:404引用:33難度:0.3
  • 30.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A、B兩地同處北溫帶,緯度相近,可氣候特征迥然不同,請說出兩地的氣候特征.
     
     

    (2)造成這種氣候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分別是什么?
     

    (3)不同的氣候條件下,A、B兩地適宜發(fā)展什么農(nóng)業(yè)類型?
     

    組卷:47引用:24難度:0.1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