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西省宜春市豐城中學實驗班高一(上)第三次段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19 1:0: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材料一:
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長于直覺的辯證思維,后期墨家與名家(主要代表人物為惠施、公孫龍)則特別發(fā)展了理性的邏輯思維,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思辨精神的邏輯命題。但兩漢魏晉以來,儒、道、釋三家互補成為影響中國文化的主流,而三家都主張直覺地把握宇宙人生。儒家的道德直覺、道家的藝術直覺、佛家的宗教直覺,都把主客體當下冥合的高峰體驗推到極致,認為對于宇宙本體,不能依靠語言、概念、邏輯推理的認知方法去認識,只能靠直覺、頓悟加以把握。由此,也就形成了中國文化重直覺思維、輕邏輯思維的特點,一般缺乏嚴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論探索,更欣賞和滿足于在模糊籠統(tǒng)的全局性的整體思維和直觀把握中,去追求和獲得某種真理和領悟。
如錢穆所說:“東方人好向內(nèi)看,而西方人則好向外看?!虼颂橄蟮钠谶壿嫷乃枷肱c理論,在中國不甚發(fā)展,中國人常愛在活的直接的親身經(jīng)驗中去領悟?!敝袊幕刂庇X感悟、輕邏輯思維的傳統(tǒng)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其長處是對世界、對事物容易進行整體、系統(tǒng)的把握,具有較長遠的歷史眼光,不狂躁,不玄想,重經(jīng)驗,好歷史,民族心態(tài)總的講比較冷靜、沉穩(wěn),能夠比較從容地應付歷史的大災大變,使民族文化不斷延續(xù)、發(fā)展。其短處則在于由于輕邏輯思維,不善于作抽象的思辨,缺乏窮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一絲不茍的精確性,不容易形成科學的觀念,不容易建立起對世界、對事物的有理有據(jù)的科學認知。
(摘編自《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四大特色》) 材料二:
儒家在許多方面都是自命的,“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無需客體認可。所以,儒家從學理依據(jù)周禮之外,其余的內(nèi)容不是客體社會需要,而是自我命名,先規(guī)定,后存在的。
儒家的學理錯誤是自命無證。這會導致錯誤的學風,只要主觀意志,而無需客觀實踐。重言輕行,君子動口不動手。這種學風也與現(xiàn)代性格格不入?,F(xiàn)代性的認知是創(chuàng)造性推動的,現(xiàn)代性的實踐是積極協(xié)作,恰恰是動手動口的結合。主觀的東西必須被客觀證實,自命無效,證實才能有效。這樣從古典時期的權威獨霸脫離群眾,演變成大眾認證、客體認證、監(jiān)控認證,說明自命都是無效的?,F(xiàn)代性在學理上是客體認證大于主體自命。凸顯客觀性認證,把認知變成客體化的,這是現(xiàn)代性的特點。
本質而言,主體性必須經(jīng)過客體認證,才能檢測主體性是不是適合現(xiàn)實。儒家的心學實際是自命無證的。這正是佛教指責的,“想入非非”,舍棄客體,無法正心誠意。朱熹格物致知說基本導向客體認證。對知識進行客體認證,會使知識成為真實的知識。傳統(tǒng)思想走的是權威主義之路,圣人之言無需客體認證?,F(xiàn)代性恰恰與此相反,科學知識就是被客體認證的知識,這種知識是確定性的,才能使人信服。
傳統(tǒng)文化歷經(jīng)三個階段:第一是遠古時代,文字初創(chuàng),人文初建的時期,以原始人文意識、宗教為特點;第二是秦始皇之后的封建社會,文明開啟,文字統(tǒng)一,歷史演義家天下大一統(tǒng);第三是元宋明清時期,晚清時期,客觀性認識不斷增加,自我認識開啟,對域外文明的接納。從古典時期的自命無證,到晚清時期追求知識的客觀化標準,接納了西方的科學技術,現(xiàn)代性更是把客觀化的標準作為知識的尺度,思想的依據(jù),認識的來源。所以現(xiàn)代性的自命無證被淡化為客觀認證。現(xiàn)代性必須經(jīng)過客觀認證才能反思知識作為自身的合理性,從實踐認識知識的可行性。最終以事實作為知識的結果,以客觀化作為自我意志的標準(可行性)?,F(xiàn)代性雖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謂的誠信,但是總體上建立了個人認知的可信度。這種現(xiàn)象也就是所謂的現(xiàn)代年輕人“未老先衰”,他們沒有古人少年時期的疏狂,但是整個傳統(tǒng)文化因為自命無證而變成整體性的謊言。古人的言辭散漫正是自命無證造成的,因為擁有無須客觀化的認知,自己想怎么說就怎么說。這就會造成言辭與現(xiàn)實的背離,而古典時期一直不顧這種背離。這是認識論的歷史--不斷增強的客觀化,不斷使思想回到現(xiàn)實,工具理性和客觀化的理性不斷完善。
(摘編自《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 材料三:
道與器的相互促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用一個“道”字和一個“器”字,對宇宙萬物的生發(fā)及其關系進行了高度的概括?!靶味险咧^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卓越的思維魅力。
一方面,道是最高的哲學范疇,是宇宙的總根源,或一切事物運動的總體規(guī)律,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宇宙觀。另一方面,與無形的道相對的是有形的器。在道與器的關系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態(tài)度是以道馭器、重道輕器,由此形成傳統(tǒng)文化特別注重探究道理、道路、方向、原則等重大問題的特點,但也具有忽視科技等器的因素的一面。究其原因,問題不在于道,而在我們未能擺正道與器的關系,只看到道高于器、統(tǒng)御器的一面,沒有充分重視道生于器、寓于器、依賴于器的一面。所以,正確的做法應是以道御器、道器并重。以道御器就是在充滿競爭的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揮道文化的優(yōu)勢,駕馭器物之用,引導人類役物而非役于物;道器并重就是道與器協(xié)力,使傳統(tǒng)文化道的優(yōu)勢和現(xiàn)代化器的優(yōu)勢,形成互補互進的良性狀態(tài),促進經(jīng)濟建設、生態(tài)建設、科技創(chuàng)新等更好更快發(fā)展。
(摘編自《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協(xié)力共進》)(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文化重直覺思維,強調對世界、對事物進行整體、系統(tǒng)的把握,而不是窮根究底,所以民族心態(tài)總是冷靜沉穩(wěn)。
B.材料二可以從學理上解釋材料一中的現(xiàn)象,并指出現(xiàn)代性的特點是主觀的東西必須被客觀證實才能有效,客體認證大于主體自命
C.在現(xiàn)代性體系下的年輕人“未老先衰”,沒有古人少年時的疏狂,也沒有古人的誠信,但總體上建立了個人認知的可信度。
D.材料三認為應發(fā)揮道文化的優(yōu)勢來駕馭器物之用,這里的“道”與材料一中“窮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內(nèi)涵上一致。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道釋主張直覺地把握宇宙人生,把主客體當下冥合的高峰體驗推到極致,否定用語言、概念、邏輯推理的認知方法。
B.墨家與名家雖發(fā)展了理性的邏輯思維,但缺乏嚴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論探索,因此沒有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
C.籠統(tǒng)的全局性的整體思維和直觀把握的方法,是被中國主流文化肯定和推崇的追求和獲得真理的重要因素。
D.古人擁有無須客觀化的認知,這往往會形成他們言辭散漫甚至自己想怎么說就怎么說的荒謬結果。
(3)下列說法中,不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中“中國文化特點”的一項是
A.《周易》中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币馑际翘斓肋\行,剛強勁健,君子觀此卦象,從而以天為法,堅強振作,不斷努力。
B.《周易》中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币馑际谴笕说牡滦?,要與天地的功德、日月的光明相契合。
C.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即便不合口味,也要吃下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滿足身體對營養(yǎng)的需求。
D.中國醫(yī)學理論將人體看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認為人體內(nèi)部各個部分及各個組成要素之間既是相互聯(lián)系的,又是相互制約的。
(4)結合對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請簡述材料二的論證思路。
(5)如何看待用“工具理性和客觀化的理性”來評判傳統(tǒng)文化?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組卷:11引用:6難度:0.5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苦惱
[俄]契訶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濕雪繞著剛點亮的街燈懶洋洋地飄飛,落在房頂、馬背、肩膀、帽子上,積成又軟又薄的一層。車夫約納?波塔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個幽靈。他在趕車座位上坐著,一動也不動,身子往前傴著,傴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傴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大堆雪倒在他身上,仿佛他也會覺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母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動都不動。它那呆呆不動的姿勢、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種花一個戈比就能買到的馬形蜜糖餅干。
“趕車的,到維堡區(qū)去!”約納聽見了喊聲,猛地哆嗦一下,從粘著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見一個軍人,穿一件帶風帽的軍大衣。
“到維堡區(qū)去!”軍人又喊了一遍,“你睡著了還是怎么的?到維堡區(qū)去!”
為了表示同意,約納就抖動一下韁繩。那匹瘦馬也伸長脖子,彎起它那像棍子一樣的腿,遲疑地離開原地走動起來了。
“你往哪兒闖,鬼東西!”約納立刻聽見那一團團川流不息的黑影當中發(fā)出了喊叫聲?!澳氵B趕車都不會!靠右走!”軍人生氣地說。
一個趕轎式馬車的車夫破口大罵,一個行人惡狠狠地瞪他一眼。約納在趕車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針尖上似的,往兩旁撐開胳膊肘,不住轉動眼珠。他回過頭去瞧著乘客,努動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說話,然而從他的喉嚨里卻沒有吐出一個字來,只發(fā)出“咝咝”的聲音。
“什么?”軍人問。
約納撇著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勁,這才沙啞地說出口:“老爺,那個,我的兒子……這個星期死了?!?br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約納掉轉整個身子朝著乘客說:“誰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熱病吧……他在醫(yī)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這是上帝的旨意喲?!?br />“你拐彎啊,魔鬼!”黑地里發(fā)出了喊叫聲,“你瞎了眼還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著!”
“趕你的車吧,趕你的車吧……”乘客說,“照這樣,明天也到不了??禳c走!”
后來他有好幾次回過頭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閉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聽了。他把乘客拉到維堡區(qū)以后,就把雪橇趕到一家飯館旁邊停下來,坐在趕車座位上傴下腰,又不動了……
“趕車的,到警察橋去!”那個駝子用破鑼般的聲音說,“一共三個人。二十戈比!”
約納抖動韁繩,吧噠嘴唇。二十戈比的價錢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顧不上講價了。那幾個青年人就互相推搡著,嘴里罵聲不絕,走到雪橇跟前,三個人做出了決定:應該讓駝子站著,因為他最矮。
“好,走吧!”駝子站在那兒,用破鑼般的嗓音說,對著約納的后腦殼噴氣。
約納感到他背后駝子的扭動的身子和顫動的聲音。他聽見那些罵他的話,看到這幾個人,孤單的感覺就逐漸從他的胸中消散了。駝子罵個不停,謅出一長串稀奇古怪的罵人話。約納不住地回過頭去看他們。
正好他們的談話短暫地停頓一下,他就再次回過頭去,嘟嘟噥噥說:“我的……那個……我的兒子這個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駝子咳了一陣,擦擦嘴唇,嘆口氣說,“得了,你趕車吧,你趕車吧!諸位先生,照這樣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時候才會把我們拉到呢?”
約納回轉身,想講一講他兒子是怎樣死的,可是這時候駝子輕松地呼出一口氣,聲明說,謝天謝地,他們終于到了。
約納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著那幾個游蕩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靜又向他侵襲過來。
他的苦惱剛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現(xiàn),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約納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兩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這成千上萬的人當中有沒有一個人愿意聽他傾訴衷曲呢?
他受不住了。“回大車店去,”他想,“回大車店去!”
那匹瘦馬仿佛領會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來。大約過了一個半鐘頭,約納已經(jīng)在一個骯臟的大火爐旁邊坐著了。爐臺上,地板上,長凳上,人們鼾聲四起。“連買燕麥的錢都還沒掙到呢,一個人要是會料理自己的事……讓自己吃得飽飽的,自己的馬也吃得飽飽的……”他想。墻角上有人站起來,帶著睡意嗽一嗽喉嚨,往水桶那邊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約納問。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兒子死了……”
約納看一下他的話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可是一點影響也沒看見。那個青年人已經(jīng)蓋好被子,連頭蒙上,睡著了。
老人就嘆氣,搔他的身子。如同那個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樣,他渴望說話。
他穿上衣服,走到馬房里,他的馬就站在那兒。“你在吃草嗎?”約納問他的馬說,看見了它的發(fā)亮的眼睛,“好,吃吧。既然買燕麥的錢沒有掙到,那咱們就吃草好了……我已經(jīng)太老,不能趕車了……該由我的兒子來趕車才對,他才是個地道的馬車夫……只要他活著就好了……”約納沉默了一忽兒,繼續(xù)說:“我的小母馬……約內(nèi)奇不在了……比方說,你現(xiàn)在有個小駒子,忽然,這個小駒子去世了……你不是要傷心嗎?”
那匹瘦馬嚼著草料,聽著,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氣。
約納講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話統(tǒng)統(tǒng)對它講了……
(選自《契訶夫短篇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篇描繪了一幅陰冷昏暗的雪夜車馬圖,既寫實又富有寓意,營造了寒冷悲苦的氛圍的同時,也暗示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漠。
B.小說塑造了軍人、三個青年人、年輕車夫等代表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普遍缺乏基本的人道主義關懷。
C.結尾約納向小馬訴說心里話,小馬“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氣”,說明在這個冷漠的社會中還存在著溫情,給這個悲慘的故事增添一抹暖色。
D.文中寫了約納多種苦惱,有喪子的痛苦與傷心,有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窮與困窘,更多的是無處訴說、無人理解的深層痛苦與無奈。
(2)下列與文本的有關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約納與《祝福》中的祥林嫂都不停向世人傾訴自身的悲慘遭遇,約納的“無人圍觀”與祥林嫂的“被圍觀”情節(jié),同樣都批判現(xiàn)實,震撼人心。
B.約納與軍人、三個青年人等人的對話,不僅簡潔生動,符合人物身份、地位和心理,而且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使情節(jié)一波三折,吸引讀者。
C.契訶夫小說塑造了不少漫畫式人物,如約納與別里科夫,作者以簡潔的筆法勾勒人物的精神特征,于夸張變形中批判冷漠畸形的社會現(xiàn)實。
D.小說善用短句、不完全句和省略號,如文末“就把他心里的話統(tǒng)統(tǒng)對它講了……”充分表現(xiàn)了約納最終戰(zhàn)勝怯懦,大膽訴說的內(nèi)心狀態(tài)。
(3)小說塑造約納這一人物形象時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如以“契訶夫嚴肅冷峻小說風格研究”為題寫一則《苦惱》的文學短評,請結合文本列出評論要點。組卷:16引用:7難度:0.5
(二)語言文字應用II(本題共1小題,11分)
-
7.閱讀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問題。
課間時間雖然很短, 。
這十分鐘是對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一種寶貴的彌補,是恢復視力和注意力的必需時間,能有效緩解軀體和大腦的疲勞,也讓孩子快樂的本性得到回歸。同學們一起嬉笑玩耍,放松了心情,釋放了壓力,轉換了思維,使得下一節(jié)課的注意力更為集中。若剝奪孩子課間十分鐘,長此以往, 。同時,我們也意識到,要達到課間休息這種良好的“健康療效”,而絕不能是互相追打或“惡性”游戲。因此,學生要避免較長時間劇烈活動而影響上課的情況。
把課間十鐘還給學生,讓他們都有一個快樂的課間,這是對孩子們的天性和權利的尊重。
(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將材料最后一段話改為雙重否定句,保持語意不變。組卷:11引用:6難度:0.8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荀子說“與人善言,暖于布帛?!笨诔錾蒲?,是我們在與人交往中應該珍視的美德,善于說話亦即“善言”,也是為人處事之智慧,因此“善言”在寫作、勸諫、冰釋前嫌乃至化干戈為玉帛等情境運用中屢試不爽。
魯迅身處風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說過:“青年人先可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開古人,將自己的真心話發(fā)表出來?!辈浑y看出,在關乎國運、解開蒙昧、推動社會進步等形勢下,魯迅先生更鼓勵青年“敢言”。
同學們很快就要投身社會、報效家國,你認為“善言”“敢言”哪一種對成長中的青年更重要?請比較“善言”“敢言”的益處,結合上述材料,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權衡與思考。
要求:題目自擬,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72引用:57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