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貴州省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26 9:30:3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中國歷史文化為何能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豐厚滋養(yǎng),為中華民族走向未來提供強大精神動力?這與中國歷史文化所蘊含的文化傳統(tǒng)、文化精神及其形成的獨特優(yōu)勢息息相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這種獨特優(yōu)勢。
崇尚善治。在數千年歷史發(fā)展中,中華民族開展了豐富的政治實踐,積累了深刻的治理經驗。國家治理是中國人高度重視的經世之學,推行善治、“知人安民”則是一以貫之的政治追求。例如,強調正已修身、為政以德,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施行仁政、政得其民的思想,對改善百姓生活、恢復和發(fā)展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禮法合治、德主刑輔、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治理理念,至今仍能給人以智慧啟迪。
以民為本。中國歷史文化自古就高度重視人民在國家中的主體地位,《尚書》中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思想??傮w而言,儒家學說十分重視改善百姓的生活狀況,強調人民滿意與否直接關系到天下安危,主張“務令(百姓)家給人足,庶幾教化可興,此萬世治平之基也”。可以說,以民為本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世代相傳并歷久彌新。
改革創(chuàng)新。將中國古代社會視為停滯、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視為守舊,是近代以來西方話語體系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偏見和曲解。事實上,改革貫穿于中國歷史的始終,創(chuàng)新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吨芤住分幸延小白円住钡乃枷?。《漢書?禮樂志》載:“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近代以來,面對深重的民族危機,變革更成為中國人的重要主張。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將中國人數千年的變革精神、創(chuàng)新激情升華為追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強大精神動力。
以文化人。中華民族自古就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抖Y記?祭法》云:“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薄抖Y記?禮運》中所描述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等景象,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治理與建設確立了標桿,即道德高度發(fā)達、人民充分自律,這也成為后世統(tǒng)治者的共同政治理想。通過對百姓實施教化,進行道德培訓和規(guī)范,以文化人、安社稷而定天下,是古代中國為政施治的基本途徑。
協和萬邦。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天下一家”,崇尚“和為貴”“和而不同”“兼愛非攻”等理念,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我們的先人早就認識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道理,在處理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關系上,主張以“協和萬邦”為交往原則,以“天下大同”為追求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br /> 鑒往知來。中國人自古就重視歷史,善繼善述。自先秦時期起,中國人就開創(chuàng)了記述、傳承和借鑒歷史的傳統(tǒng),《尚書》《左傳》《國語》等經典文獻中保存了大量歷史敘事。以《史記》《漢書》為龍頭的二十四史,比較完整地記述了古代中國盛衰隆替的軌跡。記述歷史的目的是鑒古知今,用歷史思維、歷史智慧啟迪未來。“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的歷史名句,“述往事、思來者”的治史情懷,是中國古人重視歷史、借鑒歷史的生動寫照,也是中國人民具有鮮明歷史意識和文化自覺的充分體現。
上述這些方面,只是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一部分,但足以體現中國歷史文化的獨特優(yōu)勢。我們的歷史文化,浩瀚而寬廣、博大而精深,既鑄就也展現著中華民族獨有的價值和風范,是彌足珍貴、足以垂之久遠的精神財富,是偉大中華民族擁有堅定自信的底氣所在。
(摘編自高翔《中國歷史文化形成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材料二:
讓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不僅是國家的政策目標和文化期待,更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表現,這與當下火爆“出圈”的國風文化浪潮息息相關。國風文化“火起來”,需要挖掘我國寶貴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它對于推動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
國風文化是一種運用傳統(tǒng)文化元素、彰顯傳統(tǒng)文化精神、體現中式審美特色、突出中華歷史文化偏好的現代文化形式。國風文化蘊含著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它通過新奇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符號修辭策略,將音樂、服飾、造型、場景等傳統(tǒng)民族文化符號與青年文化、流行文化符號進行提取、編織、組合,并以青年慣用的符號傳播和互動模式,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再生產和廣泛傳播,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化表達。
國風文化本質上是對傳統(tǒng)文化基因的傳承與彰顯,它的本質特征和優(yōu)勢就在于通過新奇思維和創(chuàng)意方式,激活、重述和再現傳統(tǒng)文化,使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同時我們應當明確,國風文化“火起來”的根本價值指向在于使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
當下青年具有“愛表達”的特性,他們極具個性、參與性和時尚性,具有探索精神,樂于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元素結合,從而掀起國風熱潮。而“國風熱”的背后,是國風文化能夠滿足青年一代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追慕、對中華民族基本精神的追逐和對社會正能量的追尋,能夠實現青年對民族身份的自我呈現、對民族文化自信的熱切表達、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高質量發(fā)展的價值期許。
由此我們看到,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是國風文化“火起來”的必然趨勢。國風文化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的時尚化重構和生活化傳承,實現了文化底蘊、現代思維和創(chuàng)意形式的統(tǒng)一,將發(fā)展文化產業(yè)與保護傳統(tǒng)文化生態(tài)、促進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形成了有機對接,這既為開拓文化市場、繁榮文化產業(yè)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思路,同時也借助前沿科技為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尋得了時尚的傳播介質,開辟了大眾化敘事策略,創(chuàng)設了新的發(fā)展空間,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這些都必將促進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活起來”。
(摘編自人民網《創(chuàng)新推動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壯大提供滋養(yǎng)并為其走向未來提供強大動力的是中國歷史文化所蘊含的文化傳統(tǒng)。
B.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以“協和萬邦”為原則,以“天下大同”為目標來處理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的關系。
C.我們中華民族擁有強大的自信和底氣,它來源于我們擁有的浩瀚而寬廣、博大而精深的悠久的歷史文化。
D.通過新奇思維和創(chuàng)意方式,激活、重述和再現傳統(tǒng)文化的國風文化本質上是對傳統(tǒng)文化基因的傳承與彰顯。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引用“務令(百姓)家給人足,庶幾教化可興,此萬世治平之基也”,是為了論證儒家學說十分重視改善百姓生活。
B.近代以來西方話語體系對中國歷史文化存在偏見和曲解,他們將中國古代社會視為守舊、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視為停滯。
C.中國人民善于鑒古知今,用歷史思維、歷史智慧啟迪未來,他們“述往事、思來者”,具有鮮明的文化自覺意識。
D.蘊含著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的國風文化是一種現代文化形式,它體現中式審美特色,突出中華歷史文化偏好。
(3)中華民族自古就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以文化人、協和萬邦。下列選項中最適合做論據證明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陶淵明勸學》)
B.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
C.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D.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4)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結構和論證方法。
(5)根據材料,談談新形勢下應該如何做才能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組卷:6引用:2難度:0.1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寒夜[注]
巴金 將近兩個月以后的一個夜晚,在山城里聽說是因為修理鍋爐全市停電。早晨下過一陣雨,下半天氣候驟然轉寒,冷風一陣一陣地吹過城市上空,趕走了攤頭的顧客。電石燈的臭味隨著風四處飄送,火光孤寂地打著寒戰(zhàn)。
一輛人力車經過陰暗、寒冷、荒涼的市街,到了一所大樓的門前。從車上走下來一個裝束入時的女人。她夾著手提包走進彈簧門去。她用手電光照路,走過了黑洞似的過道,上了二樓,又走上三樓。
在一間屋子的門前她站住了。她興奮地敲著房門。
沒有應聲。她看見房內有亮,門上沒有鎖,心里想屋子里不會沒有人,也許他們睡著了,她便用力再敲兩下。
“哪個?”屋子里一個女人的聲音問道。這個聲音似乎是她熟悉的,但是她又說不出是誰的聲音來?!拔?,”她順口答應了一個字。
門開了,射出一道微光。她瞥見方桌上燃著一支蠟燭。開門的也是一個女人,臉背著光,她認不清楚是誰的臉孔。
“找哪個?”開門人驚訝地問。
“請問汪家是不是住在這兒?”叩門人更驚訝地問。
“這兒沒有姓汪的,”開門人回答。
“以前不是汪家住在這兒嗎?明明是這一間屋,家具也是,”叩門人說,她的驚奇更大了。
“啊,你是汪太太!請進來坐!今天停電,我沒有看清楚,”開門人笑著說,她閃開身子,把叩門人讓了進去。
“方太太,你們不是在二樓住嗎?幾時搬上來的?”叩門人想起開門人原來是住在二樓的方太太,畢竟遇到了一個熟人,她稍微心安一點。房間里的陳設沒有多大的改變,就是四壁白了許多,看起來順眼些。
“就是這個月月半,”方太太回答。“汪太太,啊,我不曉得現在要怎樣叫你才好,你不是在蘭州嗎?幾時回來的?”
“今天剛到的,方太太,我還是從前那樣,”樹生紅了臉說。接著她聲音發(fā)顫地問:“方太太,他們搬到哪兒去了?我說文宣他們。”
“你說汪先生嗎?你還不曉得?”方太太驚問道。
“我的確不曉得。我兩個月沒有接到他們的信了,”樹生不安地說。
“汪先生不在了,”方太太低聲說。
“他不在了?什么時候?”樹生身子一動,變了臉色,驚叫道。
“就在上個月慶祝勝利那一天,”方太太說。樹生的身子猛然抖了一下?!袄咸珟∩贍斪吡?。我們這間房子就是老太太讓給我們的,家具也是她讓的,我們出了一點錢?!?br /> 樹生好像讓人迎頭澆了一桶冷水似的,她全身發(fā)冷,臉色慘白。她呆了半天才吐出一句問話:“他們搬到哪兒去了?”她連忙伸手擦揉眼睛,一面把臉掉開。
“我也不曉得?!?br />“他葬在哪兒?我要去看他!”樹生忘了一切地打岔道。她感到一陣劇烈的心痛,她后悔,她真想立刻就到他的墓地去。
“我不曉得,這兒的人都不曉得。棺材是大清早抬出去的。沒有人跟去送葬。老太太也沒有通知我們。不過汪先生公司里總有人曉得,”方太太好心地說,她很愿意給這位客人幫忙,可是自己也知道沒有辦法。
“我明天到公司去打聽明白,”樹生失望地說。她埋下頭用手帕揩淚痕。她又問:“老太太他們哪天搬出去的?”
“我記得是十二。她頭天搬走,我們第二天粉刷墻壁,第四天就搬進來。樓下那一間,我們先生拿來做會客、辦公、講生意用。啊,汪太太,還沒有問你住在哪兒?”方太太關心地問。
“我暫時住在……朋友家里……我過幾天就要回去,”樹生遲疑地說。
“那么你還去不去找老太太他們?”方太太繼續(xù)問道?!?br />“方太太,我走了,你不要出來,”她大聲說,便拿起手提包朝房門外走。
她剛走出大門,迎面一股寒風使她打了一個冷噤。“怎么才陽歷十月底,夜里就這樣冷!”她想道,她覺得身上那件秋大衣不夠暖了。門前連一輛車子也看不見。她回頭看了看大門和那盞閉著眼睛似的門燈,她輕輕嘆了一口氣。她不知道現在到什么地方去好。她心里空虛得很。她只想找個地方關上門大哭一場。但是沒有辦法。她只好慢慢地在人行道上走著。
“我會有時間來決定的,”她終于這樣對自己說。她走開了。她走得慢,然而腳步相當穩(wěn)。只是走在這條陰暗的街上,她忽然起了一種奇怪的感覺,她不時掉頭朝街的兩旁看,她擔心那些搖顫的電石燈光會被寒風吹滅。夜的確太冷了。她需要溫暖。
1946年12月31日寫完 重慶[注]曾樹生因婆媳矛盾離開了家,抗戰(zhàn)一勝利,她馬上趕回來看望丈夫和兒子。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寫到曾樹生時用了“從車上走下來一個裝束入時的女人。她夾著手提包……用手電光照路”意在說明曾樹生此時的物質生活狀態(tài)是不錯的。
B.在一間屋子的門前曾樹生站住了。她興奮地敲著房門。沒有應聲時,她便用力再敲兩下,說明曾樹生將要回到家時是滿心歡喜的。
C.當曾樹生從方太太那里得知汪文宣去世的消息時,通過“身子一動,變了臉色,驚叫道”等描寫,可以看出此時曾樹生內心的震動和悲痛。
D.當得知婆婆帶著兒子走了以后,曾樹生全身發(fā)冷,臉色慘白,說明此時曾樹生充滿了后悔,而“伸手擦揉眼睛,一面把臉掉開”意在說明曾樹生的堅強。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結構嚴謹,如文章開頭寫到曾樹生“走過了黑洞似的過道,上了二樓,又走上三樓”,這為下文寫到曾住在二樓的方太太做鋪墊。
B.汪文宣死于勝利之夜,這一結尾耐人尋味,一直以勝利作為美好生活曙光的他卻在慶祝勝利的那一天死去,這一襯托讓人不禁拊掌嘆息。
C.小說的細節(jié)描寫深刻,富有深意,如“她感到一陣劇烈的心痛,她后悔”,表述自然,屬于無技巧的技巧,藝術感染力極高。
D.小說結尾寫到“怎么才陽歷十月底,夜里就這樣冷”,這句語言描寫,渲染了一種凄慘、冷落、荒涼的氛圍,襯托曾樹生落寞、痛苦的心情。
(3)小說開頭的景物描寫,具有陰暗、寒冷的特點,請結合全文分析,作者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4)這篇小說采用了大量的對話形式來組織全文,請結合文本分析它的好處。組卷:2引用:1難度:0.7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幸福在《論語》《道德經》等諸子典籍中被稱為“樂”。那么,在先秦諸子看來,① ?先秦諸子認為,物質財富對幸福來說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較而言,精神快樂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們主張對物質財富、生死壽夭、貴賤達窮、外在環(huán)境持淡泊態(tài)度,② ,關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來自內心的幸福。老子認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順性無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鬃诱J為,“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對安貧樂道的弟子高度贊賞。孟子認為,人生幸福的真諦是“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鼻f子認為,幸福并非享樂的感覺,③ ?!芭c天合者,謂之人樂”“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今天,這些觀點對豐富人的心靈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1)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樂”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科學家借用一歌手的名字,給這只綿羊取名“多利”。
B.魯迅在書桌上刻上了一個小小的字:“早”。
C.“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占了我國的東三省。
D.你看,那個有“素質”的人正在隨地吐痰。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組卷:2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
梁衡說:“夫人心之動,一則因利,二則因情。于一人私利私情之外,更有國家民族的大利大情?!?br />材料二:
蔡元培校長曾批判那些生活在“小我”圈子里的年輕人:“故畢業(yè)預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干祿之終南捷徑也?!?br />材料三:
英國作家約翰多恩說:“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br />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感受和思考?請結合材料,聯系自身實際,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8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