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29 2:0:8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德治法治并重是我國傳統(tǒng)社會治理的重要特征。德治法治并重是一種建立在共同價值取向基礎上的秩序追求,即以價值共識、道德教化、禮制規(guī)范以及一定的國家強制,實現(xiàn)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的善治秩序。德治與法治相互補充、相互支撐,共同維系國家長治久安。德治以價值認同來凝聚共識、感染人心,法治以強制規(guī)范整飭秩序、糾正違失,兩者相互支撐才能形成同心同德、安分守法的善治局面。
    “德”字始見于甲骨文,字形右邊從直,左邊從彳(或行)。對此,曾有學者解釋為以“目”(眼睛)指引正道?!暗隆币才c“得”相通,表示遵行正道才能達到目的,有“德”才會有所“得”。關于“法”,《史記》記載了傳統(tǒng)社會早期的法:“維昔黃帝,法天則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這種“法度”,在早期表現(xiàn)為“禮”“令”“刑”等?!岸Y”起源于溝通天人的祭祀活動,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民族乃至一國的行為規(guī)范。德與禮互為表里,德是禮的內(nèi)在精神,禮是德的規(guī)范性表達?!傲睢笔峭跸虺济癜l(fā)布的政令,有“誓”“訓”“誥”等形式?!靶獭逼鹪从趯ν庹鞣?,后來轉(zhuǎn)變?yōu)閼椭蝺?nèi)部犯罪的刑事規(guī)范。德治是對儒家為政以德、以禮治國的一種概括。春期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的法家思想,強調(diào)通過嚴明法令來維護君主統(tǒng)治和社會秩序?!俄n非子》說:“故以法治國,舉措而已矣?!薄吧讨苤儭笔堑路P系的一次大變革?!吧讨苤儭鳖嵏擦艘酝白嫦燃礊樘焐瘛钡奶烀^,把天塑造為具有道德人格的主體,確立了天命靡常、與天同心才能以德配天的觀念。以德配天要求從內(nèi)心檢視自己的行為、約束自己的欲望,從而符合天道的要求。這就使得“禮”這一德的規(guī)范化形式在整個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商朝假借天命的刑罰觀念也因此受到限制,這為西周提出“明德慎罰”打下了思想基礎。以德節(jié)制罰、以德引導政令的治理理念逐步形成?!扒貪h更替”是德法關系的又一次大變革。經(jīng)歷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禮崩樂壞、百家爭鳴,秦以專任法治而強,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代秦而興的漢朝,經(jīng)過數(shù)十年思想更迭,逐漸接受儒家“為政以德”的理念,確立了“德主刑輔”治理思想。這一思想在治理實踐中日益表現(xiàn)出積極效能并不斷發(fā)展。到隋唐時期,“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的德治法治并重模式日趨成熟。
          德治法治并重的重要思想,在規(guī)范體系和實施體系上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德治與法治各有其“典”“則”。《尚書?五子之歌》中說:“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薄坝械溆袆t”為后世所延續(xù)。“典”是指禮法體系的基本經(jīng)典、基本法則,確定國家治理的主流價值和主要規(guī)范?!皠t”是各種形態(tài)的具體規(guī)則,規(guī)定行為準則、政務標準等。德治之“典”,主要是官方倡導學習的一系列儒家經(jīng)典。這些既是闡釋德治義理的經(jīng)典,包含大量關于禮的基本規(guī)則,也為其他社會規(guī)范形式提供基本價值原則。德治之“則”,散見于各種禮儀禮制、鄉(xiāng)規(guī)民約、風俗習慣、家法族規(guī)、行業(yè)性規(guī)則之中。法治之“典”向上可以追溯到禹刑、湯刑、呂刑等古代刑書匯編。秦漢時期,律的形式日臻完備。唐朝不僅有以刑事法律為主體的唐律,還有法律典則的匯編《唐六典》,法律形式十分豐富。明清兩代在律之外制定了大明會典、大清會典?!胺ㄖ巍敝皠t”,表現(xiàn)為各種政令、條例、事例和司法成案等。這種“德”“法”各“有典有則”的規(guī)范體系是相互銜接、相互滲透、綜合為治的。
          德治法治并重不僅體現(xiàn)在規(guī)范體系的融通上,還體現(xiàn)在實施體系的完備上?!睹献印氛f:“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惫糯袊鸭彝?、家族視為個人人格養(yǎng)成的親屬團體。地方政府負責本區(qū)域內(nèi)律典、政令的實施,以強制力保障秩序安定,同時又注重道德教化作用。比如,家族被賦予一定的自治權,親屬之間的糾紛有些可以在家的內(nèi)部自行解決;一些朝代的州縣和鄉(xiāng)里設有彰癉亭和申明亭,由德高望重的鄉(xiāng)紳旌表嘉善、申誡頑劣。國家對大典、大政負責,有專職部門負責核心價值確定、經(jīng)典注疏正義、官吏選拔考試、稅賦標準與征收、學校教育等重大事務。國家還允許鄉(xiāng)賢、書院、家族、牙行等團體,以內(nèi)部章程、規(guī)約、自律規(guī)則等規(guī)范形式實行自治。
          古代中國德治法治并重的治理模式,歷經(jīng)千百年而逐漸成為傳統(tǒng)。德治和法治都認同儒家倫理觀念,在內(nèi)在價值方面具有共同基礎。在規(guī)范體系方面,典則相互貫通又各有其用。在組織實施方面,既有國家強制力為保障,又倡導一定范圍的自律自治,國家和民間各負其責,大大提升了治理的有效性。
    (摘編自張生《從德治法治并重傳統(tǒng)中汲取治理智慧》)(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德治以共同的價值取向來凝聚共識,法治以強制規(guī)范來糾正違失,二者互為前提,相互補充,共同維系國家的長治久安。
    B.德治和法治都認同儒家的倫理觀念,但法家思想中通過法令來維護社會秩序的思想只被法治采用,而德治并不認同。
    C.德治與法治并重是我國傳統(tǒng)社會治理的重要特征,從西周至隋唐,各朝代治理社會的方式都是德治與法治并用,但又側(cè)重不同。
    D.德治法治并重的思想,體現(xiàn)在規(guī)范體系上,主要指德治和法治各有“典”和“則”,而且這兩者是相互滲透,共同作用的。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論證了傳統(tǒng)社會治理德治與法治并重的觀點,結構層次清晰。
    B.文章大量采用引用論證和舉例論證,既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又增強了文章的論證力度。
    C.第三、第四段為并列結構,分別從規(guī)范體系和實施體系來論證德治和法治并重的思想。
    D.第四段引用《孟子》中的內(nèi)容,意在論證古代社會德治和法治并重在實施體系上的體現(xiàn)。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禮是法度早期的表現(xiàn)形式,禮又與德互為表里,是德的規(guī)范表達,在德治和法治并重的古代社會里,禮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治理方式。
    B.法治之“則”是指官方規(guī)定的各種政令、條例等,而德治之“則”則是指民間的各種禮制、規(guī)則等,二者是相互銜接的。
    C.中國古代政府注重道德教化作用,其中一個具體體現(xiàn)就是每個家族被賦予一定的自治權,親屬之間的糾紛,有些可以在家族內(nèi)部解決。
    D.古代德治與法治并重,不僅有融通的規(guī)范體系,還有完備的實施體系,這種治理模式給現(xiàn)代社會的社會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組卷:1引用:2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1(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邏輯,是有效思維的判斷標準。要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必須講邏輯。語文教學該如何講邏輯?重要的是要讓邏輯思維訓練和學習任務緊密結合,向教學過程自然滲透。
          文本解讀常常需要在語境中推斷詞義,這種方法運用得好,既是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又是邏輯推理的示范或訓練。如《史記?刺客列傳》中寫荊軻竭力勸說燕太子丹允許他取樊於期的人頭獻給秦王時,有這樣一句話:“誠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奉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句中的“乃”翻譯為“就”還是“才”?翻譯為“才”在語意上是說得通的,但是,仔細推敲,就會發(fā)現(xiàn)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條件,即沒有樊於期的人頭就肯定殺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頭也未必殺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條件(有了前面的條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結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頭就一定殺得了秦王(當然,這也意味著要殺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頭)。荊軻面對“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畫出殺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從這一點來看,翻譯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讀中抓住幾例像這樣的邏輯推理和學生探討,不僅能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還會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和心態(tài)。
          一段話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還隱藏著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這些信息,往往需要細致的邏輯推理。例如:
    “(四叔)說我‘胖了’之后即大罵其新黨。但我知道,這并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保ā蹲8!罚?br />      根據(jù)這段話,可以推理出關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黨或支持新黨的人;其次,四叔不僅守舊而且消息閉塞。根據(jù)“所罵的還是康有為”的“還”字,可推知康有為等人在當時已算不得新黨了。這點在《祝?!烽_頭的第一句話“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便可得到印證,有新歷才談得上“舊歷”,而啟用新歷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說,辛亥革命之后,四叔罵新黨罵的卻還是康有為,足見其消息閉塞。
          另外,邏輯對于寫作也是有意義的。中學生寫作時大多選擇寫議論文。在證明某個觀點時,可指導學生想象一個“虛擬論敵”。這位“論敵”可能會針對論點舉出反例或從論點推出錯誤,也可能會質(zhì)疑論據(jù)及隱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論證中存在的邏輯問題。面對這些,我們需要再進一步考慮怎樣使自己的論證免于受到攻擊或能抵御攻擊。
          例如,讓學生構思“兼聽則明”的論文提綱,可以先讓他們找出反例,再讓他們限定前提、構建框架。反例可以有“三人市虎”“父子騎驢”,表明聽得越多越糊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王僅僅聽“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nèi)”的評價還不能形成正確認知,可李世民有時只聽魏征一個人的建議就夠了。學生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礎上指出論證關鍵——“兼聽”在“多”,更在“異”(聽到不同觀點),并由此限定前提——聽者要有胸懷,善辨別,從而總結出“兼聽則明”的原則——獨立思考,為我所用。
          邏輯,說到底是對有效思維規(guī)則的概括,學生努力遵守邏輯來思考,就仿佛在聆聽高于自己的聲音,心靈會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過的境界,生成未曾有過的觀點。
    (摘編自徐飛《講邏輯,把語文思維教育落到實處》)材料二:
          無數(shù)生動的例證足以說明,如果不具備起碼的邏輯知識,人就容易被謬誤和詭辯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條理地思考和說理,就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先看幾個簡單的例子:
          例1:如果我想出國工作,我就必須學好外語;我不想出國工作,所以,我不必學好外語。
          這個推理是不正確的,因為“想出國工作”只是“必須學好外語”的充分條件,卻不是必要條件。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也隨著中國搞市場經(jīng)濟,有許多外國游客來中國旅游,有許多外國人來中國工作或經(jīng)商,即使有些人不出國,也有很多機會與外國人打交道或做生意,因此,若可能的話,仍有必要學好某門外語。
          例2:你不能證明你沒有患癌癥,因此,你患了癌癥。我這里有治療癌癥的特效藥,你趕快掏錢買吧。你的命都快要沒了,捂著那些錢有什么用?
          例2犯有“訴諸無知”的錯誤。這是騙子的邏輯,是不正確的推理,就像下面這個不正確的推理一樣:“你不能證明你沒有犯案,因此,這件罪案就是你干的?!彼痉ㄉ嫌小盁o罪推定”原則:除非有確鑿的證據(jù)證明一個人犯罪,否則那個人就是無罪的。
          下面看著名的“美諾悖論【注】”:
          ①或者你知道你要研究的東西,或者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東西。
          ②如果你知道你要研究的東西,研究是不必要的。
          ③如果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東西,研究是不可能的。
          ④所以,研究或者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能的。
          僅從字面看,①②③三個前提似乎都是正確的,但問題在于①中“你知道你要研究的東西”這個推定是有歧義的:
          (A)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個問題。
          (B)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個問題的答案。
          在(A)的意義上,③是真的,但②卻是假的;在(B)的意義上,②是真的,但③卻是假的。故②③兩個前提不在同一種意義上為真。從一對真的前提,即(2B)和(3A),卻推不出任何結論,因為它們說的不是一回事。
    (摘編自陳波《中學生應該學點邏輯》)【注】美諾悖論:古希臘一位富家子弟美諾在與蘇格拉底對話中提出的一個論證,記載于《柏拉圖對話集?美諾篇》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語文教學講邏輯,重要的是讓邏輯思維訓練和學習任務緊密結合,要多安排邏輯思維學習任務。
    B.材料一中使用《史記?刺客列傳》的例子,是為了說明在語境中推斷詞義是解讀文本的好辦法。
    C.如果一個人擅長詭辯,說明他不具備起碼的邏輯知識,因此不能清晰、有條理地思考和說理。
    D.材料二例1錯在把充分條件誤認為必要條件;例2“訴諸無知”錯在推斷時故意將未知當依據(jù)。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二都是以邏輯為論證話題,但前者重在從老師角度談教法,后者重在從生活角度談辨識。
    B.通過對《祝福》中“還”字進行語義挖掘,既可一窺當時的政治形勢,又可知魯四老爺?shù)氖嘏f閉塞。
    C.在寫作議論文時,想象一個攻擊性的“虛擬論敵”,可以幫助我們完善自己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
    D.根據(jù)材料二對“美諾悖論”的闡釋,可以判斷中國古代“自相矛盾”的推理過程符合這一特征。
    (3)陸游《臨安春雨初霽》的首聯(lián)“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和頸聯(lián)“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之間有因果聯(lián)系。請結合材料一中的觀點,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組卷:5引用:3難度:0.6

三、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伏擊
    海明威
          羅伯特?喬丹在公路和橋上方的山坡上,伏在一棵松樹后面,看著天色亮起來。他這時看到那哨兵正站在崗亭里,他望望手表,心想,只要我們能把他們牽制在這里,就能圍住這些法西斯。瞧,那兒有什么人來了。
          兩個身穿毯子式披風、頭戴鋼盔的哨兵在公路上轉(zhuǎn)了個彎,朝橋頭走來,肩上挎著步槍。一個在橋的那一端停下來,走進崗亭不見了。另一個踏著緩慢而沉重的步子跨過橋來。他慢吞吞地走到橋的這一端,這邊的哨兵跟他說了些話,就返身從橋上走回去。
          剛上崗的哨兵走進崗亭坐下了。他的上了刺刀的步槍斜靠在墻上。羅伯特?喬丹掏出望遠鏡,對準了崗亭。
          哨兵背靠墻坐著。他的頭盔掛在一只木釘上,臉龐清晰可辨。他戴著那頂圓錐形絨線帽。而且他沒有刮過臉。他臉頰凹陷,顴骨凸出。他長著毛茸茸的眉毛,眉宇間連在一起。他顯得很困乏,打著呵欠。他接著掏出煙荷包和一張卷煙紙,卷了一支煙。他用打火機打了幾下,沒打上,最后把它放進衣袋,走到火盆邊,彎下腰,從火盆里取出一塊炭,在一只手中揮揮,一邊往上面吹氣,接著點燃了卷煙,把炭扔回火中。
          羅伯特?喬丹收起望遠鏡,伏在那兒望著公路,什么也不想考慮。一只松鼠在他下面一棵松樹上吱吱地叫,順著樹干往下爬,半路上停了一下,扭頭朝有人在張望著的地方看看。松鼠的眼睛又小又亮,它那尾巴激動地抖動著。接著這松鼠用小小的爪子和過大的尾巴在地上一大跳一大跳地跳上另一棵樹。它在樹干上回頭望望他,然后在樹干上繞了一圈。這松鼠在松樹的一根高枝上吱吱地叫,它在那里平伏在樹枝上,尾巴抖動著。
          羅伯特?喬丹透過棵棵松樹又向下面的崗亭望去。他很想把這只松鼠放在衣袋里隨身帶著。他很想有件什么東西可以觸摸一下。他用胳膊肘擦擦松針地,但那是另一回事。誰也不知道在干這種事時你會有多孤獨。
          他這時伏在那里,不再望公路和崗亭,轉(zhuǎn)而望著對面的遠山。他靜靜地伏在那里,注視著早晨來臨。他聞到了松樹的香味,聽到水流的聲響,這時橋在晨曦中顯得清楚而美麗。他伏在一棵松樹后面,手提機槍橫放在左前臂上,不再對那崗亭望了,以為這次攻勢絕不會發(fā)生了,在這么一個可愛的五月底的早晨不可能出事。直到過了很久,才聽到突如其來的密集的炸彈的砰砰聲。
          羅伯特?喬丹一聽到炸彈聲,那第一陣砰砰的爆炸聲,不等山間傳來隆隆的回聲,就深長地吸了口氣,就地提起手提機槍。
          崗亭里的哨兵聽到炸彈聲就站起身來。羅伯特?喬丹看到他伸手去拿了步槍,從崗亭里走出來傾聽。他站在公路上,陽光照在他身上,他頭上斜戴著絨線帽,他抬頭朝天空中飛機正在投彈的方向望著,陽光照射在他那沒刮過的臉上。公路上這時沒有霧,羅伯特?喬丹清楚而鮮明地看到哨兵站在公路上仰望著天空。陽光透過樹叢照亮了他的身子。
          羅伯特?喬丹這時覺得自己呼吸緊迫,仿佛有一圈鐵絲捆住了他的胸脯,他穩(wěn)住了胳膊肘,覺得有槽紋的前槍把緊頂著他的手指,就把這時已落入表尺缺口內(nèi)的長方形準星對準那哨兵的胸腔中央,輕輕一扣扳機。
          他感到槍托迅速、滑溜、痙攣地撞在自己的肩上,公路上那哨兵顯得吃驚而痛苦,雙膝一軟,身子向前溜,前額彎向路面。他的目光從這彎著頭躺在公路上的哨兵身上轉(zhuǎn)向橋和另一端的崗亭。他看不到另外的那個哨兵,就順著右下方的山坡望去,知道安塞爾莫就埋伏在那里。接著他聽到安塞爾莫開槍了,槍聲砰的一響,在河谷里激起回聲。接著他聽到安塞爾莫又開了一槍。
          隨著第二聲槍響,橋下另一端公路拐角處傳來了砰砰的手榴彈爆炸聲。接著這邊公路左方遠處傳來手榴彈爆炸聲。接著他聽到這邊公路上的步槍聲,而下邊公路上傳來巴勃羅那支騎兵用的自動步槍的槍聲,噠噠噠噠,穿插在手榴彈的爆炸聲中。他看到安塞爾莫正沿著陡峭的通道爬下,朝橋的那一端沖來,就把手提機槍挎上肩,順著陡峭的山坡奔上公路。
          他一邊奔跑,一邊聽到安塞爾莫在叫喊:“干得好,英國人。干得好??!”他越過躺在地上的哨兵晃著背包奔上橋面。
          老頭兒一手提著卡賓槍,向他跑來?!捌桨矡o事,”他喊著,“沒出差錯。我不得不補了一槍。必須結果他啊。”
          羅伯特?喬丹看到淚水從安塞爾莫這位普通老人臉頰上的花白胡茬上淌下來。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瞧,那兒有什么人來了”這句話表明喬丹由內(nèi)心活動轉(zhuǎn)向?qū)h處的觀察,引出下文對法西斯哨兵的敘寫。
    B.活潑靈動的松鼠引起了喬丹的注意,他想把松鼠放在衣袋里隨身帶著,這表現(xiàn)了喬丹孤獨的處境與不安的心理。
    C.小說中詳細描寫換崗后法西斯哨兵的衣著、神態(tài)和動作,說明喬丹觀察得仔細,也暗示了法西斯哨兵的警覺狀態(tài)。
    D.小說的最后,安塞爾莫說“必須結果他啊”,說明了反法西斯戰(zhàn)爭是無奈的,但又是必須的,因為這是正義之戰(zhàn)。
    (2)從聽到炸彈聲到擊斃哨兵,羅伯特?喬丹的心理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請簡要分析。
    (3)文章最后一段中安塞爾莫的淚水有怎樣的意蘊?請簡要分析。

    組卷:1引用:2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可能我們會有疑問,明明地球70%都是被水覆蓋,①        ?其實,這些水大部分都是海水,②        ,75億人在地球上可以直接飲用的安全水只有3%而已。面對缺水問題,科學家一直在探討如何利用好海水資源-如何高效把海水變成飲用水?
          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氟基納米材料成功從水中過濾出鹽。研究小組通過化學合成的納米級氟環(huán)來制造測試過濾膜,納米級氟環(huán)被堆疊并嵌入到不透水的脂質(zhì)層中,類似于組成細胞壁的有機分子。一根頭發(fā)大約有10萬納米寬,研究人員制作出的測試樣品納米環(huán)直徑在1到2納米之間。為了測試膜的有效性,研究人員測量了膜兩側(cè)鹽水中的氯離子濃度。研究結果顯示,測試樣本比典型的工業(yè)設備運行速度快幾千倍,比基于碳納米管的海水淡化實驗設備快2400倍。這是因為作為陰離子的氯離子立馬引起同是陰離子的氟注意并排斥,然后不知疲倦將水團打破,形成松散結合的水分子團,使得流體能更快地通過。
          當然,③        ,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研究。期望科學家們繼續(xù)研究新方法、好方法。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不用因缺水而煩惱,而是能好好利用海水資源!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上面這段文字是一檔科普類電視節(jié)目的解說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文體特點。

    組卷:11引用:7難度:0.6

六、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心理學家的洞察是:每個人畢生追求的都是被看見,被看見的范圍越大,越正式,那么他受到的刺激也就越大,事實是:我們常常期待被他人看見,卻又常常處于不被人看見的困境;我們期待被他人看見,卻又常常看不見他人。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問題,不得寫出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組卷:25引用:4難度:0.2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