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2023年單元測試卷(4)

發(fā)布:2024/7/22 8:0:9

一、積累與運用

  • 1.魯迅先生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這樣寫道:“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弊孕艑τ谌魏我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培養(yǎng)自信心應該做到( ?。?br />①體會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學會為自己喝彩
    ②采用場景變換等方式,尋找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
    ③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落人后
    ④避免犯任何錯誤

    組卷:27引用:2難度:0.7
  • 2.下列各項判斷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28難度:0.9
  • 3.給下列句子排列順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如果根本不讀書或者不喜歡讀書,那么,無論說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無意義了。
    ②一定要好讀書,這才有起碼的發(fā)言權。
    ③因為不讀書就不了解什么知識,不喜歡讀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書中的道理。
    ④真正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自然就會慢慢了解書中的道理。
    ⑤應該承認,好讀書這個習慣的養(yǎng)成是很重要的。

    組卷:54引用:4難度:0.7

二、閱讀與理解

  • 10.讀《懷疑與學問》,完成文后各題。
    懷疑與學問
    顧頡剛
    “學者先要會疑?!薄填U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證據。事實和證據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說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身視察。做學問也是這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但這種證據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了。
          我們對于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tài)度,便是懷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說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說的話?最先見于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說“腐草為螢”,也要問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成飛動的甲蟲?有什么科學根據?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
          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
          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仨毑襟E,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對于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地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fā)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發(fā)展起來。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國的大哲學家笛卡兒也說:“我懷疑,所以我存在?!彼恼軐W就建立在對于萬事萬物的懷疑和明辨上。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__________: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古今科學上新的發(fā)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起來的。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fā)明,一切學術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1)下面的幾個句子是從文中括號處抽取出來的。請你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還原到文中,應該是 
     
    (只寫序號)
    ①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
    ②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
    ③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
    ④常常要抱懷疑的態(tài)度
    (2)議論文要觀點明確,論證嚴密。請認真閱讀這篇文章,圍繞顧頡剛先生的觀點列出文章的提綱,體現他的論證思路。
    (3)根據顧頡剛先生這篇文章給你的啟發(fā),請你閱讀(鏈接材料3),就這段材料提出兩個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鏈接材料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边@句話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運行剛健有力,永無止息,而君子處世,也應該遵循天道,剛毅堅韌,持之以恒,努力奮進。這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組卷:10引用:3難度:0.3

三、感悟與表達

  • 11.按要求寫作。
          生活中有很多個瞬間,會讓我們的心變得軟軟的。比如:默默陪伴的爸媽,在深夜悄悄給你遞來一杯熱牛奶;一向與你關系平平的同學,卻在你最困難的時候伸出了援助之手;一直令你很討厭的刻薄老師,竟鼓勵地拍了拍你的肩膀……這么多曾經被我們忽略的瞬間,其實都令我們的心變得軟軟的。
    請以“這一刻,我的心軟軟的”為題,選一個熟悉的瞬間,寫下你心里的故事。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選材能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悟。

    組卷:34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