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三首詩,完成下列各題。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這三首詩詠的都是西楚霸王項羽,但對項羽評價的角度并不一樣,他們的角度各是什么?
第一首是從
兵家用兵
兵家用兵
角度來評價的。
第二首是從
民心向背
民心向背
角度來評價的。
第三首是從
節(jié)操或氣節(jié)
節(jié)操或氣節(jié)
角度來評價的。
(2)這三首詩借對項羽的評價分別表達了什么觀點?
杜牧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勝敗得失、歷史興衰的看法,即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負重、重整旗鼓,定能東山再起
杜牧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勝敗得失、歷史興衰的看法,即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負重、重整旗鼓,定能東山再起
。
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zhàn)爭的勝負,歷史的規(guī)律不可違背
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zhàn)爭的勝負,歷史的規(guī)律不可違背
。
李清照認為人要講求氣節(jié),活著要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死了也要氣壯山河
李清照認為人要講求氣節(jié),活著要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死了也要氣壯山河
。

【考點】理解詩詞內容
【答案】兵家用兵;民心向背;節(jié)操或氣節(jié);杜牧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勝敗得失、歷史興衰的看法,即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負重、重整旗鼓,定能東山再起;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zhàn)爭的勝負,歷史的規(guī)律不可違背;李清照認為人要講求氣節(jié),活著要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死了也要氣壯山河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16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列各題。
    被檄夜赴鄧州幕府
    金?元好問
    幕府文書鳥羽輕,敝裘羸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豈不懷歸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鴨鬧,一川桑柘晚煙平。
    此生只合田間老,誰遣春官識姓名?
    注:①“豈不懷歸”出自《詩經?小雅?出車》。②春官:指禮部,禮部執(zhí)掌人才推薦、選拔、考試諸事。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中“鳥羽輕”意義雙關:征召文書上插有鳥羽,表示緊急;文書傳送快,如同飛鳥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馬月三更”,緊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緊題目中的“夜赴”,寫出了詩人連夜趕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過細節(jié)描寫,傳神地寫出詩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滿足與喜悅之態(tài)。
    D.第二聯(lián)中“官有程”三字,直接點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詩人接到文書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鄧州進發(fā)。
    (2)本詩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5引用:3難度:0.6
  • 2.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各題。
          太常引?姑蘇臺賞雪
    張可久
          斷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詩。何處覓西施?垂楊柳蕭蕭鬢絲。 銀匙藻井,粉香梅圃,萬瓦玉參差。一曲樂天詞,富貴似吳王在時。
    【注】①張可久:元代散曲家,他仕途失意,作品大多記游懷古。②斷塘:指脂粉塘,為吳王宮人傾倒脂粉及洗濯處,在吳縣西南靈巖山下。
    (1)下面對這首元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從“斷塘”寫起,使讀者與因西施馳名的姑蘇臺發(fā)生感情上的聯(lián)系,給人想象的空間。
    B.三、四句由覓西施不得,寫到因見柳樹積雪引發(fā)作者登臨姑蘇臺“蕭蕭鬢絲”的悵惘。
    C.文中提及白居易的詩,意在將自己賞雪的詩文與白詩作比,傳達出對“樂天詞”的喜愛。
    D.如今臺上的“富貴”氣象不過是如銀如粉如玉的雪堆造成的錯覺而已,暗示了詩人的失落。
    (2)此曲題為“姑蘇臺賞雪”,但文中無一“雪”字,詩人是如何寫“雪”的?

    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11引用:2難度:0.5
  •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
    杜鵑花得紅字
    真山民
    愁鎖巴云往事空,只將遺恨寄芳叢。
    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
    枝帶翠煙深夜月,魂飛錦水舊東風。
    至今染出懷鄉(xiāng)恨,長掛行人望眼中。
    [注]⑥杜鵑花:一名映山紅,春季開紅花,傳為杜鵑精誠所化。杜鵑,一名子規(guī),傳說為蜀王杜字失國后精魄所化,它叫起來連綿不斷,凄厲悲涼,不啼到口角流血不止。它的叫聲又如“不如歸去”,所以又被稱作催歸鳥。“得紅字”:指詩人和朋友分韻賦詩,分到的是“紅”字,亦即需押此韻。②真山民:宋朝遺民,真名不詳。宋亡后隱姓埋名,自稱山民。
    (1)下列對這首詩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直接寫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點蜀國望帝失國后魂化杜鵑的傳說,定下了全詩的情感基調。
    B.第二句點題,由杜鵑鳥過渡到杜鵑花,失國的詩人和杜鵑鳥同病相憐,都空念故國,卻無力回天,只好把對往事的思念和滿腔的遺憾寄予眼前的芳叢。
    C.頸聯(lián)動靜結合,前句寫枝的靜,后句寫花的動,錦水之濱的杜鵑花在徐徐的東風中婀娜招搖,動人心魄。
    D.尾聯(lián)明寫“行人”直言詩意,一個“染”字,使詩意由鳥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貫穿,層層相扣。
    (2)詩歌頷聯(lián)的意思是什么?該聯(lián)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寫到了杜鵑鳥,杜鵑鳥在兩首詩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請具體說明。

    發(fā)布:2025/1/1 4:0:1組卷:8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