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交融?發(fā)展
夏商周三代,黃河流域的居民不斷吸收周圍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漸形成華夏民族。相傳同文王的伯父大伯、仲雍與當?shù)氐拿褡褰Y合,形成兼有商、周和當?shù)靥攸c的吳文化。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和越開發(fā)了東南地區(qū);秦人和西戎諸族共同開發(fā)了西北地區(qū);楚地的華夏族和許多少數(shù)民族相交融,共同開發(fā)了長江中游地區(qū)。最后秦滅六國,統(tǒng)一了中國,這個統(tǒng)一的過程也可視為多民族交融的過程;到了漢朝,華夏族進一步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擴大為人口近6000萬的民族,后來遂稱漢族。
——摘編自袁行霈、嚴文明主編《中華文明史》(1)依據(jù)材料,說明華夏族形成和發(fā)展的主要歷程。
要全面理解“大一統(tǒng)”的演進,游牧民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基于生活方式的差異,北方游牧區(qū)和南方農耕區(qū),時而通過貿易,時而通過戰(zhàn)爭而彼此發(fā)生關系。在沒進入南方以前,他們的壓力促使南方形成以農耕區(qū)為主體的大一統(tǒng);在進入中原之后,他們大多積極學習中原的生產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與原有的中原政權分享或爭奪正統(tǒng);而從元朝到清朝,中華大一統(tǒng)格局得到極大的拓展和深化,向“大中國”時代邁進。
——摘編自李勇剛:《天下歸心:大一統(tǒng)國家的歷史脈絡》(2)依據(jù)材料和所學,分析古代游牧民族在中華大一統(tǒng)格局中承擔的作用。
我中華民族本部多為漢人,苗瑤各土司雜居其間。西北各地,則為滿蒙回藏諸民族所居,同在一國之中,休戚相通,誼屬兄弟。前此為一姓專制時代,各私其種人,故多為不平等之制度。今民國建立,凡我民族,不問何種何教,權利義務皆屬平等,無所軒輕。
——《共和國教科書新歷史》(1912年)(3)依據(jù)材料,概括《共和國教科書新歷史》中民族觀的變化,結合所學分析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
(4)從以上圖片中任選一幅,結合所學知識提煉一個主題,并加以解釋。要求:主題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0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歷史上的“中國”先秦 “唯王初遷,宅于成周(洛陽)……宅茲中國,自之乂(yi:治理)民”。
——西周《何尊》
中國者……賢圣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異敏技能之所試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義行也。
——《史記》魏晉南北朝 時朝廷遣使詣(慕容)儁,儁謂使者曰:“汝還白汝天子,我承人之乏,為中國所推,已為帝矣。”
——《晉書》唐朝 所以為中國者,以禮儀也。所謂夷狄者,無禮儀也。豈系于地哉?
——《東晉元魏正閏論》元朝 諸下海使、臣及舶商,輒以中國生口、寶貨、戎器、馬匹遺諸外番者,從廉訪司察之。
——《元史》清朝 中國之一統(tǒng)始于秦,塞外之一統(tǒng)始于元,而極盛于我朝。
——雍正發(fā)布:2025/1/2 0:30:1組卷:25引用:6難度:0.6 -
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雖然中國古代有夷夏之別,但夷與夏可以互相轉化,這種夷夏互轉的過程,就是華夏化發(fā)展的過程。在中國古代,以中原為中心的對流活動有效地推進了以華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體的形成。……歷史上許多少數(shù)民族建立政權后,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漢族先進的儒家文化,認同“大一統(tǒng)”的正統(tǒng)思想,接受儒家“用夏禮則中國之”的民族觀。這種民族觀促使各民族日益接近,相互吸收,相互依存,共同締造了中國這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摘編自劉家和《關于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特點的幾點思考》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中國古代以華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體的形成與發(fā)展,自擬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加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嚴密。)發(fā)布:2025/1/1 23:30:1組卷:5引用:4難度:0.5 -
3.《史記》提出“祖黃帝說”,認為黃帝是華夏始祖,是顴項、帝譽、堯、舜的祖先,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祖先,還是漢朝人和匈奴人共同始祖。這種觀念有利于( )
發(fā)布:2024/12/4 2:0:1組卷:18引用:24難度:0.5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