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茚旺高中學高二(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①細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彼此的特征區(qū)別很大。細菌雖然小,要在光學顯微鏡下才能看得見,但它除了擁有生命的基本單位核酸之外,還有一大套賴以生存的配套設施,包括作為居住“公館”的細胞壁,儲存營養(yǎng)物質的“倉庫”以及進行新陳代謝的“化工車間”。依靠這些,細菌能夠攝取外界的物質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憐得多,且不奢談“庫房”和“車間”,就連作為保護外殼的“茅草房”也沒有。實際上它只有一個分子大小,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得見。整個家當也只是一條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來做比喻,細菌中最不濟的起碼也有條褲子,有只討飯碗和打狗棒。所以細菌雖然必須在人體內部(或相應條件)的良好環(huán)境下才能繁殖,但處在惡劣環(huán)境中仍能生存較長的一段時間。而病毒則像個剛出生的嬰兒,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張吃奶的嘴外便一無所有,毫無獨立生存的能力。故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動物的細胞內部,靠“竊取”細胞里的現(xiàn)成營養(yǎng)才能生存。一旦被人排出體外,離開了安樂窩的病毒就活不了幾個小時。
③大部分抗生素對細菌起作用是因為抗生素可以抑制細菌繁殖,干擾它們形成新的遺傳結構或者細胞壁。而正因為病毒只能寄生在別的細胞內,自己不能完成這些生化反應,所以抗生素對病毒全無作用。
④結構這樣簡陋的病毒算不算是生命?這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生命必須具備的條件有兩條:能進行新陳代謝和自我復制。從這點來說病毒具備了生命的重要特征。但它又不是完整的生命,因為所有生物體的生命特征都寓藏于DNA的雙螺旋鏈中,惟獨病毒沒有雙螺旋,而只有一條單鏈,有時還不是DNA而是RNA,所以病毒只具備了部分的生命特征。因而病毒不屬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或者說只是一種殘缺不全的生命形式。
⑤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這樣弱,為什么還會那樣猖獗呢?例如有一種病毒“尚可”(音譯),其感染力極強,病死率可達70-80%.實際上大多數(shù)病毒遠沒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會使人致病。冠狀病毒本來致病的能力也并不強,問題在于“變種”兩字上?!白兎N”是遺傳物質發(fā)生了變異的意思,變異的病毒和原來的不同了,它可能是無害的,但也可能變成“殺傷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們不必擔心它會因反復變異而使殺傷力次第增大,因為就殺傷力而言,變異就像賭博,總是有輸有贏,不斷地贏下去的幾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來還沒有過這樣的記錄,如果有過,現(xiàn)在可能就沒有我們的存在了。
⑥必須指出的是“殺傷力”的大小不僅取決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變種冠狀病毒之所以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人類還沒有接觸過這樣變種后的新病毒。當人群中有足夠多的人產生了抗體之后,這種病毒對人類的威脅也就小得多了。
(1)下面對病毒“特征”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只能寄生在人或動物的細胞內部。
B.體積只有一個分子大小,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得見。
C.具備了生命的全部特征,但不屬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
D.雖然生存能力極弱,但仍然會發(fā)生變異。
(2)下面關于病毒“變異”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變異”發(fā)生在病毒的遺傳物質上,因而具有這種遺傳物質的“變種”在沒有接觸過它的人群中會為患甚大。
B.變異具有不斷反復的特點,而且每一次反復都會給新病毒帶來對人體有害的遺傳物質。
C.因為變異后病毒的殺傷力不會次第增大,所以變異的病毒可能“殺傷力”更大,但也可能無害。
D.病毒“殺傷力”的大小取決于人群的免疫力,當人群中有足夠多的人產生了抗體之后,這種病毒對人類的威脅也就小得多了。
(3)根據(jù)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病毒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所以我們只要破壞了病毒的生存環(huán)境,就可以徹底防止病毒發(fā)生變異和侵入人體。
B.排出人體外的病毒仍然可以存活一段時間,這至少意味著我們不應該對人體排泄物中的病毒掉以輕心。
C.抗生素對病毒完全沒有作用,這也就是感染“尚可”病毒后病死率高達70-80%的唯一原因。
D.細菌和病毒都會致病,但相比之下,貌似脆弱的病毒威脅更大,所以我們的當務之急是要通過增強免疫力來防止病毒侵入人體。組卷:1引用:1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伴隨信息化時代撲面而來,教育已發(fā)生深刻變化?!痹凇敖逃c中國未來30人論壇”上,國家教育體制咨詢委員會成員李延保的開場演講,直擊會議主旨--“走向人類教育共同體”。
與此呼應,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丁鋼的發(fā)言,也引發(fā)了與會者的關注與討論?!皬墓蚕韱诬?、共享汽車到共享養(yǎng)老院,現(xiàn)在冠名共享的行業(yè)越來越多,這當然也影響到教育。未來,從共享課程、共享圖書到共享教育資源,共享教育將形成規(guī)模?!倍′撜J為,“共享教育的提出,更多是希望強調如何從終身教育走向終身學習,強調個體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及更多關注非系統(tǒng)知識、非系統(tǒng)能力的獲得?!?br />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知識成為一種可自由獲得的生產資料,大大強化了學習者的主體性。專家斷言,未來三五年,學校將發(fā)生深刻變化?!霸谵k學體制上匯聚優(yōu)質教育資源,突破校園界限,不限于固定學習場所:在教學結構上打破固定課時、跨越學科界限、圍繞真實生活、重建課程體系,這些在技術上完全可以實現(xiàn)。在今后的智能學習過程中,定制服務不再是難題,‘有教無類’能夠真正實現(xiàn)。”
教育的作用始終在服務人類與社會中彰顯。合作共贏、可持續(xù)發(fā)展、共擔責任,倡導“全球共同利益”,應該推進人類教育共同體的發(fā)展。這沒有辦法按圖索驥,只有在未來實踐進程中才能夠創(chuàng)建。
(摘編自時曉玲《共享教育將引發(fā)學習方式變革》) 材料二:未來幾年,共享教育有可能成為一股巨大的新動能,然而,受諸多因素制約,如經(jīng)費、設施不足等,寧夏部分地區(qū)的共享教育的成效并不顯著。
記者走訪一些農村學校發(fā)現(xiàn),硬件設施都不錯,但軟件建設跟不上,網(wǎng)速慢、網(wǎng)絡不暢通導致遠程教育課程使用率低,時常遇到那邊的教師已經(jīng)講完了一個知識點,這邊卻因網(wǎng)絡“卡殼”還沒有聽到?!皩W?,F(xiàn)在是10兆、50兆寬帶,不能滿足授課需要,希望能提高到100兆?!毕嚓P人士說。
此外,一些城市學校仍對信息化發(fā)展缺乏認識,存在等待觀望、消極被動的現(xiàn)象,部分教師教育信息化應用能力不足。另外,有些學校只抓項目建設,不重視應用效果,不想用、不會用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目前,寧夏各級各類學校有3406所,進入在線課堂平臺的不到十分之一。
一些基層教育工作者認為,與傳統(tǒng)教育相比,制作網(wǎng)絡課件對教師是一種新的負擔,應承認教師共享的勞動成果,保障他們的知識產權,鼓勵優(yōu)秀老師制作優(yōu)秀課件。“應當建立一種激勵機制,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高質量學習資源輸送到網(wǎng)絡平臺上?!睂幭慕逃龔d副廳長說。
(摘編自于瑤、楊澤《一根網(wǎng)線撐起共享教育》) 材料三:可以說,共享教育的前提是,如何尊重每個不同的個體作為教育主體的意愿和需求。
根據(jù)“共享經(jīng)濟”的釋義,可以對“共享教育”加以釋義:共享教育具有弱化知識擁有權和強調使用權的作用,在共享教育體系下,人們可以根據(jù)各自的意愿和需要選擇適當?shù)膶W習手段和方法,克服囿于知識掌握與技能訓練的狹隘性,表現(xiàn)出個人對于知識多樣性、異質性發(fā)展的無限豐富的可能性,并使教育資源得以最大限度被有效利用與共享。即所謂“隨需所獲,學以為己”。從個人的角度出發(fā),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自己的持續(xù)成長。這點恰恰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相契合。
共享教育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人們的個性化學習問題。相比正式學習,個性化學習與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密切相關?;诩夹g發(fā)展的個性化學習,關鍵在于從“如何教”走向“如何學”,學習者個性特征與學習環(huán)境之間達到了平衡,它強調學習是一個情境化的過程。同時,個性化學習是以個體學習為中心,在任何地方和場所,在流動的任何時間,從差弇性需要出發(fā),共享不受限制的多元的教育資源,可在在線與非在線學習平臺進行混合學習,并與非正式學習整合。
(摘編自丁鋼《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轉化》)(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教育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發(fā)生深刻變化,引發(fā)人們的關注,在“教育與中國未來30人論壇”上,專家們圍繞共享教育進行討論。
B.教育的作用在服務人類與社會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推進人類教育共同體的發(fā)展,讓其服務于全人類,能更好地發(fā)揮教育的作用。
C.共享教育和傳統(tǒng)教育相比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和發(fā)展?jié)撃?,只要解決經(jīng)費、設施方面存在的問題,寧夏共享教育的成效就會令人滿意。
D.尊重每個學習者的意愿和需求是共享教育的前提,在共享教育體系下,每個學習者可以“隨需所獲”,同時也可以“學以為己”。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共享教育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息息相關,正因處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迅速發(fā)展的信息化時代,共享教育才得以誕生和發(fā)展。
B.傳統(tǒng)教育階段,“有教無類”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進入共享教育階段,“有教無類”能落到實處,不同的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教育。
C.對于中小學教師而言,制作網(wǎng)絡課件可能會給他們帶來新的負擔,為此,應該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優(yōu)秀教師制作課件網(wǎng)絡共享。
D.共享教育未來會獲得蓬勃發(fā)展,在其體系下,人們對知識的擁有權被弱化,使用權被突出,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會得到提升。
(3)在共享教育時代,人們應如何學習?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組卷:0引用:2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無言師
鐘春香 宋醫(yī)生又被請來為醫(yī)科大學上解剖課。其實,他是不愿意來的,因為在醫(yī)院里做一個手術比上課來錢快,而且如果手術成功了,也更容易引起醫(yī)院的關注。但這次是醫(yī)科大學的副校長——他的老同學邀請,不好意思拒絕。
宋醫(yī)生走進解剖室,學生們已經(jīng)等在那里了。學生們呼啦一聲圍上來,望著他胸前寫有“某醫(yī)院胸科手術專家”的吊牌,露出崇拜的神色。
他抬了抬頭,眼角睥睨了一下這群學生娃,嘴邊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傲慢,迫不及待地說:“我們開始吧?!?br /> 據(jù)老同學講,今天解剖臺上的死者,生前曾在他所在的醫(yī)院工作過,很崇拜他,立志讓女兒成為像他那樣的醫(yī)生。但醫(yī)院那么多人,面孔如潮水一樣涌來涌去,他又怎能記住每一張面孔呢?
他端詳死者,像往常做手術一樣,程式化地在胸膛處畫出一條定位線,對學生們講:“這是心臟的位置,只要我下刀,就可以取出他的心臟。但在取心臟之前,讓我們估計一下死者的年齡和死亡的原因?!?br />“老師,讓我來說!”
一名清秀的女生走上前來,“死者年齡49歲,確切地說,還有兩個月零5天才到50歲生日,他身上無傷,面部也較干凈,可以肯定是心臟病突發(fā)。”
他看了女生一眼,笑著說:“說得沒錯,但你對他年齡的估計也太武斷了,你怎么知道他還有兩個月零5天過50歲生日?記住,沒有事實依據(jù),不要做這樣的推斷!”
女生沒直接回答他,手顫抖著撫摸死者的脊椎,眉毛凄楚地擰著,面容憂戚地說:“老師您看,他腰部和臀部的脊椎,向外微凸變形,由此可以推斷他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原因是他經(jīng)常彎腰——他有可能是彎腰插稻,也有可能是彎腰打掃衛(wèi)生……”
他說過不讓她做這樣的推斷,但她還是一意孤行,最讓他不能忍受的是,她的臉上居然還帶了感情!這是一位醫(yī)者最不能有的!
他想批評她,但又要保持尊嚴,所以只冷冷一笑,雙手抱在胸前,打量著女生。
他是從農村考到醫(yī)科大然后分到醫(yī)院工作的。工作之后,他很少回老家。假如自己不是來自貧窮愚昧的農民家庭,而是來自城市某個知識分子家庭,那自己取得頭銜和成就將會更容易,也會輕松一些……
當然,這么多年,通過業(yè)務鉆研和一些手段,有些頭銜他也得到了,但付出的艱辛卻是別人不能想象的……
女生旁若無人地說著解剖之外的死者的勞作。學生們哄笑。
“夠了!”他一聲大吼,制止了她。女生哇的一聲哭了。
時間突然凝固。
“老師,”過了一會兒,女生擦干眼淚抬起頭,朝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我想問的是,假如躺在解剖臺上的是您父親,您還能冷靜到?jīng)]有一點兒感情嗎?我母親死于絕癥,是我父親靠種稻賣錢將我辛苦養(yǎng)大,他立志讓我成為名醫(yī),這是他最大的愿望,但我偏偏不喜歡醫(yī)生這一行,而我又不想讓他傷心,所以就違心地上了醫(yī)科大……”
“他一直以為我喜歡醫(yī)學,在我上大學后,他還興沖沖地找了一份在醫(yī)院打掃衛(wèi)生的工作,開玩笑說等他死了,他會將遺體捐獻給醫(yī)科大,讓我解剖……”
“但他不知道的是,早在上大學的第一天,我就開始自修設計,鐵了心要轉行!”
“——沒想到他死前真就立下醫(yī)囑捐獻遺體,今天他就躺在這里,等我……我……”
女生泣不成聲。
解剖室里空氣瞬時凝結,一片寂靜。
他真的被感動了,眼里噙滿了淚水。
他走上前去,像父親一樣輕輕地撫摸著女生的頭,無比愧疚地問道:“那你現(xiàn)在還轉行嗎?”
女生滿臉淚水,不停地搖著頭……
“我相信將來,你一定會成為一名好醫(yī)生。今后,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可直接找我。”
話音剛落,周圍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介紹宋醫(yī)生是接受副校長同學的邀請,并非心甘情愿給學生上解剖課,因為在醫(yī)院 做一個手術更容易獲得金錢和醫(yī)院的關注,這說明宋醫(yī)生更看重名利。
B.小說善于運用細節(jié)來塑造人物,宋醫(yī)生走進解剖室,學生們望著他胸前的吊牌“露出崇拜的 神色”,這就寫出了學生對宋醫(yī)生的態(tài)度。
C.宋醫(yī)生告誡學生“沒有事實依據(jù),不要做這樣的推斷”,而她“還是一意孤行”,并且臉上 還帶了感情,由此可知她是一個有主見的女孩。
D.小說中的父親雖然只是一個平凡的農民,但對女兒有著無限的愛,他用捐獻遺體供女兒解剖 這一行為,促使女兒的學醫(yī)態(tài)度有了轉變。
(2)小說為什么插敘介紹宋醫(yī)生的農村出身?請簡要回答。
(3)小說通過女大學生以“局外人”身份,客觀地、由淺入深地介紹死者情況的方式,逐漸呈現(xiàn)死者與她之間的父女關系。請分析這種呈現(xiàn)方式有何表達作用。組卷:2引用:6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專家指出“適量飲酒,有益健康”是錯誤的。對于人體健康而言,酒和煙一樣,①組卷:8引用:4難度:0.5
四、作文
-
10.閱讀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武漢疫情,牽動著國人的心,以下六則材料均來自于有關疫情的報道。
①和時間賽跑!32個病區(qū)、1500張床位,借鑒“小湯山”模式的武漢雷神山醫(yī)院2020年2月8日交付使用,此前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yī)院已經(jīng)交付。在上千萬網(wǎng)友“云監(jiān)工”之下,兩座醫(yī)院拔地而起,從項目開始至竣工耗時僅10天,全國上下一心,救援刻不容緩。
②人民戰(zhàn)士,國士無雙,鐘南山教授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wèi)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84歲的他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連日來,實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參加新聞發(fā)布會……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③疫情就是戰(zhàn)斗,通知就是號角。疫情發(fā)生后,武漢各大醫(yī)院全力以赴抗擊冠狀病毒,10萬醫(y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他們以血肉之軀,筑成守護家園、保衛(wèi)武漢的長城堡壘。
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年初一接到組派醫(yī)療隊馳援湖北的通知,河南大學各附屬醫(yī)院醫(yī)護人員紛紛主動請纓。24小時內,52名醫(yī)務人員集結完畢,整裝待發(fā)。截至1月28日,共有30支醫(yī)療隊、4130人已經(jīng)到達湖北開展工作。
⑤很多身處武漢的普通民眾,不懼疫情蔓延,主動投入到防疫一線做志愿者;有的武漢人暫時沒發(fā)現(xiàn)身體異常,也堅定地選擇留在武漢,避免出去后,萬一感染到其他人。
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重要指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讀完以上新聞,你覺得哪幾則最能振奮人心?請以其中兩或三則為基礎確定立意,注意彼此邏輯,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組卷:2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