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xué)年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城陽區(qū)、平度市、黃島區(qū))高二(上)期中化學(xué)試卷
發(fā)布:2024/10/16 12:0:2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
1.化學(xué)與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guān)。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7引用:2難度:0.7 -
2.下列說法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是( ?。?/h2>
組卷:11引用:3難度:0.6 -
3.平流層中氯氟烴的光解產(chǎn)物對臭氧層產(chǎn)生破壞,反應(yīng)歷程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6引用:2難度:0.7 -
4.我國科學(xué)家最近發(fā)明了一種電解質(zhì)溶液為K2SO4、H2SO4、KOH的Zn-PbO2電池,由M和N兩種離子交換膜隔開,形成A、B、C三個電解質(zhì)溶液區(qū)域,工作原理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img alt src="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svg/202311/553/fd8f0861.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組卷:16引用:2難度:0.7 -
5.把煤作為燃料可通過下列兩種途徑。
途徑Ⅰ:C(s)+O2(g)=CO2(g)ΔH1;
途徑Ⅱ:C(s)+H2O(g)=CO(g)+H2(g)ΔH2=+131.3kJ?mol-1,
2CO(g)+O2(g)=2CO2(g)ΔH3=-566kJ?mol-1,
2H2(g)+O2(g)=2H2O(g)ΔH4=-483.6kJ?mol-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組卷:12引用:2難度:0.8 -
6.一定量的CO2和足量碳在剛性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yīng)CO2(g)+C(s)?2CO(g),c(CO2)隨時間變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8引用:2難度:0.7
三、根據(jù)題意填空、簡答:共5道題,60分,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
19.含鉑、銠等活性成分的催化劑能促使NO、CO發(fā)生如下反應(yīng):2NO+2CO?2CO2+N2,將汽車尾氣中的NO、CO轉(zhuǎn)化為無毒氣體。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測定在催化劑作用下的反應(yīng)速率,在某溫度下,用二氧化碳傳感器測得不同時間的CO2濃度如表:時間/s 0 30 60 90 120 150 c(CO2)/mol?L-1 0 3.50×10-3 6.50×10-3 7.20×10-3 8.10×10-3 8.10×10-3
(2)為了分別驗證不同條件對化學(xué)反應(yīng)速率的影響,某同學(xué)設(shè)計了三組實驗,部分實驗條件已經(jīng)填在下面實驗設(shè)計表格中。實驗編號 T/℃ c(NO)/mol?L-1 c(CO)/mol?L-1 催化劑類型 Ⅰ 320 1.50×10-3 4.60×10-3 鉑銠 Ⅱ T1 c1 4.60×10-3 稀土 Ⅲ 260 1.50×10-3 c2 鉑銠
②對比實驗Ⅱ、Ⅲ,改變的條件是組卷:29引用:3難度:0.5 -
20.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甲烷水蒸氣-二氧化碳雙重整技術(shù)(CSCRM)均能將CH4和CO2溫室氣體轉(zhuǎn)化為高附加值的合成氣,在環(huán)保、經(jīng)濟等方面均具有重大意義。
回答下列問題:
Ⅰ.甲烷-二氧化碳重整:CH4重整CO2的催化轉(zhuǎn)化原理如圖1所示。
(1)已知相關(guān)反應(yīng)的能量變化如圖2所示。則過程i的熱化學(xué)方程式為
(2)過程ii的總反應(yīng)可表示為
(3)向一剛性密閉容器中,充入物質(zhì)的量比為2:3的CH4和CO2,總壓為75kPa,加熱到一定溫度使其發(fā)生過程i的反應(yīng)。
①達(dá)到平衡后測得體系壓強是起始時的1.76倍,則該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的計算式為KP=
②其他條件不變,在不同催化劑(Ⅰ、Ⅱ、Ⅲ)作用下,反應(yīng)進行相同時間后,CH4的轉(zhuǎn)化率隨反應(yīng)溫度的變化如圖3所示。a點所代表的狀態(tài)
Ⅱ.甲烷水蒸氣-二氧化碳雙重整技術(shù)(CSCRM):在原料氣中通入水蒸氣來緩解積碳,發(fā)生的主要反應(yīng)的Kθ與溫度關(guān)系如圖4,已知各反應(yīng)原理如下,其中R(5)與R(6)為積碳反應(yīng)。
R(1)3CH4(g)+CO2(g)+2H2O(g)?4CO(g)+8H2(g) ΔH1
R(2)CH4g)+H2O(g)?CO(g)+3H2(g) ΔH2
R(3)CH4(g)+CO2(g)?2COg)+2H2(g) ΔH3
R(4)H2(g)+CO2(g)?CO(g)+H2O(g) ΔH4
R(5)CH4g)?C(s)+2H2(g) ΔH5
R(6)2CO(g)?C(s)+CO2(g) ΔH6
(4)ΔH1
(5)已知e12=1.6×105,綜合分析進料氣n(CH4):n(H2O):n(CO2)=3:2:1時制備合成氣的最佳溫度為組卷:7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