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xué)年安徽省合肥四十八中九年級(上)月考化學(xué)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9/15 10:0:8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只有一個符合題意)
-
1.《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下列故事主要體現(xiàn)化學(xué)變化的是( )
組卷:31引用:3難度:0.9 -
2.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在我國杭州舉行,“綠色”是杭州亞運會的主要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綠色化學(xué)理念的是( ?。?/h2>
組卷:46引用:8難度:0.9 -
3.小剛收到一個杭州亞運會吉祥物玩具,他認為其制作材料可能是羊毛絨,這個環(huán)節(jié)屬于科學(xué)探究中的( ?。?/h2>
組卷:180引用:21難度:0.7 -
4.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資源。下列有關(guān)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21引用:2難度:0.5 -
5.下列各組物質(zhì)中前者屬于混合物,后者屬于純凈物的是( ?。?/h2>
組卷:14引用:2難度:0.8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28分)
-
16.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氣體,通過【實驗1】比較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成分差異。
【實驗1】序號 實驗?zāi)康?/td>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① 比較空氣和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向呼出氣體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 ② 比較空氣和呼出氣體中氧氣的含量 分別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中 空氣中的木條無明顯變化呼出氣體中的木條熄滅 ③ 取兩塊干燥玻璃片,對著其中一塊哈氣 哈氣的玻璃片上出現(xiàn)無色液滴另一塊無明顯變化
(2)小明指出實驗①操作不嚴謹,不能比較空氣和呼出氣體中CO2的含量,還需補充實驗操作為
小芳對②中燃著木條熄滅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設(shè)計【實驗2】進行驗證。
【猜想與假設(shè)】
猜想1:木條熄滅是因為呼出氣體比吸入空氣中CO2的含量高。
猜想2:木條熄滅是因為呼出氣體比吸入空氣中O2的含量低。
【實驗2】序號 ① ② ③ ④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燃著的木條無明顯變化 燃著的木條無明顯變化 燃著的木條熄滅 燃著的木條熄滅
(4)【實驗2】中,能證明猜想2成立的實驗序號是
【實驗反思】(5)根據(jù)以上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
B.將燃著木條伸入呼出氣體中,木條熄滅,說明呼出氣體中沒有O2
C.若把燃著木條伸入體積比為1:1的O2和CO2混合氣體中,會觀察到無明顯變化組卷:15引用:1難度:0.6 -
17.兩個實驗小組同學(xué)分別利用不同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A組實驗:利用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如圖1是利用氣壓傳感器測定紅磷燃燒時集氣瓶內(nèi)氣壓變化的實驗裝置;圖2是集氣瓶內(nèi)氣壓的變化情況。
(1)點燃燃燒匙內(nèi)的紅磷后,立即伸入集氣瓶中并把橡皮塞塞緊。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寫出紅磷燃燒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是
(2)下列有關(guān)圖2的分析錯誤的是
A.BC段氣壓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燒放熱
B.CD段氣壓減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氣瓶內(nèi)氧氣不斷被消耗且瓶內(nèi)溫度逐漸冷卻
C.DE段氣壓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止水夾打開后燒杯中的水倒吸進入集氣瓶
D.若用木炭代替紅磷完成此實驗,集氣瓶內(nèi)氣壓變化趨勢與圖2基本一致
【注意:若答對以下問題獎勵3分,化學(xué)試卷總分不超過40分。】
(3)經(jīng)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當反應(yīng)停止并恢復(fù)至室溫,用氧氣濃度傳感器測得集氣瓶內(nèi)始終有8%左右的氧氣殘留,但實際實驗中倒吸入瓶內(nèi)的水還是能達到五分之一體積,其操作上可能的問題是
【B組實驗:加熱銅粉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如圖3是銅粉與氧氣加熱后生成黑色固體氧化銅(CuO)實驗裝置。
實驗的主要實驗步驟如下:①組裝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向試管中加入足量的銅粉;
③點燃酒精燈,不停地抽拉注射器的活塞,充分反應(yīng)后停止加熱。
(4)實驗開始時,若注射器活塞前沿停在45mL的刻度線上,實驗結(jié)束并等到具支試管冷卻后觀察,活塞前沿約停在
(5)若實驗過程中沒有不斷推拉注射器,則可能導(dǎo)致測定的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組卷:14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