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河北省保定市名校高二(下)第二次聯(lián)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1 0:30:5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作為觀念和實踐的中國的詩意畫,出現(xiàn)在11世紀的北宋時期。蘇軾說“古來畫師非俗士,摹寫物象略與詩人同”,詩與畫可以相互轉換的觀念正是出現(xiàn)于此時。但蘇軾的文人圈子,把這種現(xiàn)象追溯到唐代,那時的詩人由杜甫領銜,畫家由王維居首。而同時代的畫家常被贊許為像是詩人,與蘇軾同時代的宗室畫家王詵就備受稱道,因為他能描寫“煙江遠壑、柳溪漁浦、晴嵐絕澗、寒林幽谷、桃溪葦村,皆詞人墨卿難狀之景”。黃庭堅在描寫其友人李公麟時,說他“斷腸聲里無形影,畫出無聲亦斷腸”;而李公麟本人的名言經(jīng)常被人引用:“吾為畫,如騷人賦詩,吟詠惰性而已?!备匾氖?,一些往昔的繪畫被欣賞為可視的詩篇。
          對蘇東坡等人來說,典型的詩意畫是點綴有落雁鳧鴨的寧靜河景。這是一類與作為詩人的杜甫、作為畫家的王維,以及時代更為切近的僧人畫家惠崇(的965—1017年)有關的繪畫。蘇東坡和北宋后期其他文人寫了很多詩篇,贊美惠崇“小景”。郭若虛說他“工畫鵝雁鷺鶿,尤工小景,善為寒汀遠渚,蕭麗虛曠之象,人所難到也”;黃庭堅有詩云:“惠崇筆下開江面,萬里晴波向落暉。梅影橫斜人不見,鴛鴦相對浴紅衣。”
    “人不見”一語很好地指出了這類畫的特征:一方面,詩意畫帶給觀者強烈的情感,使之升華;而另一方面,其表現(xiàn)效果取決于畫面上觀看者的空缺。人們從外部來注視景象,沒有想象的介入,也沒有和畫中人物的密切聯(lián)系;詩人畫家和觀者都只以抽象的、沉思的狀態(tài)在場,他們注目的景色也被不完全地表現(xiàn)出來;部分地隱藏在霧色中,開啟了山水中有意選擇的片段,即“小景”。視覺的連續(xù)性,在同一時期巨嶂式山水大師那里,可以融入畫面上的層巒疊峰之中,成為可游、穩(wěn)定、最終能夠被理解的一種表現(xiàn);而在迷蒙的“小景”中,其表現(xiàn)十分隱匿,僅為此理由,它被看成是有詩意的,因為它在觀眾那里激起了種種反應。
    (摘編自高居翰《詩之旅》)材料二:
          文人畫作為傳統(tǒng)中國繪畫的主要流派,在宋朝趨于成熟,并一直綿延至今,大有不斷推陳出新的趨勢。文人畫的特點是拋開宋朝以前傳統(tǒng)繪畫繁雜、唯美畫面的風格,以簡單明了的筆墨入畫;而作者的感情色彩卻在畫面或者字里行間得以被非常強烈、直觀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內容多為譏諷世事、或借物抒情等等,其表現(xiàn)手法簡單、靈活、自由。
          文人畫是一種綜合型藝術,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是畫家多方面文化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尤其和書法的關系更為密切。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畫更注重水墨的運用,講究墨分五色,王維之所以受到蘇軾、董其昌的極力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后期創(chuàng)作中開水墨畫的先河。文人畫家所以重水墨而輕色彩,這同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藝術觀念和審美觀念有直接關系,即傳統(tǒng)繪畫一直不曾把真實地再現(xiàn)事物的表象作為創(chuàng)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內在神韻作為最高的藝術追求?;谶@種宗旨,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學思想,即摒棄華艷,唯取真淳,講究繪事后素、返璞歸真、大巧若拙等等,這些都成為文人畫家在藝術上的自覺追求。
          文人畫大筆淋漓、墨線凝重,個性強烈,風格鮮明,在回歸傳統(tǒng)的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水墨母體。而那帶有強烈詩人氣質的文人畫,在西風東漸、世態(tài)日益變幻的當代社會,凸現(xiàn)出了它特有的藝術與社會價值。從主調而言雖然堅持了回歸到傳統(tǒng)的特點,注重畫面唯美性;那種積極出世、入世,注重思想性的特點融會進去,從而形成了畫家清新、明快、樸素、高雅的風格。
    (摘編自王林《詩意文人畫》材料三:
          中唐王維的詩與畫被蘇東坡稱之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道出了“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宋代張舜民之語)的密切關系,為后人所樂道。史科記載:“維以詩名聞于開元、天寶間……寧王、薛王待之如師友。維尤長五言詩。書畫特瑧其妙,筆蹤措思,參于造化,而創(chuàng)意以圖,即有所缺,如山水平遠,云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所及也?!?br />      王維之詩,詩中有畫;其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是詩人的事,一位偉大的詩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比較容易。畫,必須表現(xiàn)詩意,卻不是每個畫家都能做到的。王維以詩境帶動畫境,追求的是一種只憑深心才能領會的妙境。在畫中,他不僅用筆墨形式來表現(xiàn)他心境中的山水,而且將畫作為抒發(fā)詩情的場所,更為重要的是,他引導了中國畫的一項重大變革——從詩中汲取畫境。
          蘇東坡對于詩畫意境的理解更是推動了詩畫意境結合的發(fā)展。他認為詩的好處在于“天工”,畫的好處在于“清新”,他對于詩詞與繪畫關系的運用更是將書畫關系推向進一步發(fā)展。他認為,畫的要義不在于形似的逼真與否,而在于形似之外的“天工與清新”。詩與畫雖然媒介不同,但本質是一律的。詩,可誦可聽,卻無形無色;畫,可觀可視卻無聲無音。要達到完美的境界,詩必須有形有色,畫必須有聲有音。詩,尤其是畫的意境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畫家可以從詩人已提供出來的詩歌意境的基礎上感發(fā)、感悟和創(chuàng)造,從而使詩歌的“清篇秀句”轉化和呈現(xiàn)為繪畫的目前之景,即以無聲的、有形的繪畫圖像將那種有聲的、無形的詩歌意境轉化和顯現(xiàn)出來。
          詩歌是訴諸思維的,它創(chuàng)造的是一個想象的空間;給畫則是訴諸視覺的,直接形成一個具體的物象,畫雖有形,然而卻可以借詩歌的意蘊使它擴大到無形,畫中之詩正是對繪畫的一個補充,即詩中反復出現(xiàn)的意象多半是繪畫所難以傳達的那種瞬間的,或在給畫中無法明確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極為隱藏的意象。詩中之“畫意”是從心情心境中而來的,而畫中之“詩意”確是對景造境之際所產(chǎn)生的,二者皆是自然而然的東西。
    (摘編自張偉《古詩詞意境與文人畫意境之關系》)(1)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有關詩與畫的關系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圈子里的一些文人認為詩與畫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基于此觀念,同時代的畫家常被贊許為像是詩人,一些往昔的繪畫在當時被欣賞為可視的詩篇。
    B.畫家只有從詩中汲取畫境,追求一種只憑深心才能領會的妙境,才能達到“畫中有詩”的境界,而詩人也同樣需要從畫中提取詩境,用心體會,才能做到“詩中有畫”。
    C.詩與畫雖然媒介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畫家可以在詩人已提供出來的詩歌意境的基礎上感發(fā)、感悟和創(chuàng)造,從而使詩歌的“清篇秀句”轉化和呈現(xiàn)為繪畫的目前之景。
    D.“詩意”源于詩人意境產(chǎn)生之際,“畫意”源自畫家心境,詩可以對畫進行補充,可以使繪畫擴大到無形。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詩意畫的觀念可以追溯到唐代。在畫中,王維不僅用筆墨形式來表現(xiàn)他心境中的山水,而且將畫作為抒發(fā)詩情的場所,他開了水墨畫的先河。
    B.惠崇的“小景”帶給觀者強烈的情感并使之升華,不過,它的表現(xiàn)效果還取決于畫面上觀看者的“留白”。
    C.詩意畫與文人畫是有交集的,王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文人畫家可能更重水墨而輕色彩,這同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藝術觀念和審美觀念有直接關系。
    D.蘇軾“古來畫師非俗士,摹寫物象略與詩人同”的觀點推動了詩畫意境結合的發(fā)展。他認為詩的好處在于“天工”,畫的好處在于“清新”。
    (3)根據(jù)材料,下列宋詩最不可能畫成詩意畫或者文人畫的一首是
     

    A.宋祁《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
    B.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C.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
    D.黃庭堅《登快閣?癡兒了卻公家事》
    (4)根據(jù)材料二的內容,給“文人畫”下一個定義。
    (5)《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碧K軾在這一首詩中以其細致、敏銳的感受,捕捉住季節(jié)轉換時的景物特征,寫出了一些畫中可能“隱藏的信息”,抒發(fā)自己的喜悅和禮贊之情。請你找出這些“隱藏的信息”,并說出理由。

    組卷:1引用: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滿仔家的菜包
    江鵝
          冬至的時候,家里除了湯圓,還要吃菜包。不是豆?jié){店那種放在饅頭旁邊一起蒸的,白白圓圓胖胖的面皮包子,而是用QQ的湯圓皮包著高麗菜芹菜丁,背脊上捏出一條棱線,抹點油放在樹葉或菜葉上蒸熟的“客家菜包”。村里的人大都講閩南語,很少遇到客家人,我不知道為什么這道客家點心約定俗成地變成冬至代表食物,但是很喜歡每年有得捏一次米黏土。
          一年冬至,我湊在媽媽和阿嬤身邊,一邊搓湯圓,一邊聽她們閑話家常。阿嬤早上在市場遇到滿仔,說差點被她那個顢頇媳婦給氣死,很好笑。滿仔的兒子那年新娶了媳婦,冬至前一天滿仔帶著媳婦做菜包,到時好拜祖先。炒好餡料揉好米團以后,滿仔累了想去歇一下,便交代媳婦包好菜包入籠去蒸。媳婦一臉茫然,問要怎么包,滿仔一聽火全上來,都已經(jīng)做好皮和餡,這媳婦居然笨到連包也不會,負氣丟下一句:“路上全是人,你不會去看嗎?”轉身就去午睡。睡醒以后,菜包已經(jīng)蒸好,滿仔打開桌嵌來看,發(fā)現(xiàn)整籠菜包全都捏成有手有腳的小人,媳婦真的聽了她的話,卻沒有聽懂她的話,誰要她去看著路人捏面人。滿仔氣壞了,逢人便抱怨怎么會有這么笨的媳婦。
          阿嬤說完大笑,媽媽也笑,說這個媳婦真顢頇。我跟著笑,一整個蒸籠都是小人形狀的菜包,多么開心哪!我一邊笑,心里卻朦朦朧朧覺得不安,原來媽媽任由我拿米團隨意捏些小人小熊,只是因為當我是小孩,如果想要成為她認可的大人、女人,還是得要中規(guī)中矩做出標準形狀的食物來才行,捏米黏土在將來不會是好玩的事。
          而且,如果冬至做得出菜包是一項必要技能,那么參考媽媽和阿嬤的作節(jié)活動來看,端午不就當然要會綁粽,清明要會款潤餅,過年要會炊甜粿咸粿發(fā)粿,除夕和中秋要吃爐,中元節(jié)要擺出兩張八仙桌的拜拜菜。如果我想成為她們眼中的優(yōu)秀女性的話,在長大結婚以前,就得先練好這些。練好以后,還要懂得聽話。滿仔的媳婦只被罵了顢頇,沒有“高拐(個性別扭)”的罪名,關鍵是她怎么樣都貌似乖巧地聽了長輩的話,這個細節(jié)我可沒漏掉。
          小孩子在忙碌的大家庭活幾年,就會知道“乖”分成兩種,“自然乖”和“用力乖”。大人喂我吃東西的時候,我正好肚子餓,所以打開嘴巴吞下食物,那是自然乖;明明不想吃,卻還是順應大人的要求迅速吞下食物,會需要一點服從意志或忍耐的力氣,叫作用力乖。我身為家里的投機鬼馬屁精,很清楚“自然乖”在長輩眼里只能算及格,做人要想拿高分,全靠“用力乖”。媽媽就是一個“用力乖”的媳婦。
          有時候阿嬤會私底下對我碎念,說媽媽哪里不好,好像我在她們對立的時候,一定會選阿嬤那邊站?!把澴佣茧S便折”,阿嬤認為男人的褲子必須折出前面兩條直線來,像送洗時人家燙出來的那樣,穿起來才挺才體面。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所有關于服侍阿公和爸爸的教示,都像天經(jīng)地義,一直到我的年紀大到除了收衣服,還可以折衣服以后,才有了新領悟。
          我民智未開的時候,很喜歡被大人叫去收衣服,踮腳扯下竹竿上的衣服收進屋內,幫大人一個大忙,覺得自己很有用。但是學會怎么折衣服以后,事情就不一樣了,大人要是路經(jīng)客廳,看見收進來的衣服堆,就會質疑我為什么衣服收進來不折好。“收衣服”只是美其名為“收”,事實上連帶包含瑣碎的折疊與分類。阿公的、阿嬤的、媽媽的、爸爸的、我的、弟弟的,各人一疊,底下放大件平整的,中間放相對小件松軟的,最上面是不規(guī)則形的小東西,方便各人整摞捧回自己房間。褲子、裙子、洋裝、襯衫、吊嘎仔(背心)、內衣褲、襪子、手帕,全都有標準的折法。心情好的時候,那是愛心的堆疊,不耐煩的時候,好像在演灰姑娘撿豆子,那種時候折到男人的褲子,抓住左右兩邊褲頭往中間一合,對折再對折出一個正方形,就算交差了,誰管你們穿起來前面有沒有兩條線,褲管挺不挺。后來我有點怕午后雷陣雨,因為很可能被走不開身的大人指派搶收衣服的任務,一收就得一條龍服務到底。拜托,不要叫我收。
          我領悟到不做就不會被看出做得不夠好的道理,但矛盾的是,媽媽身為媳婦,為了“用力乖”,不做是不行的。這種傳統(tǒng)媳婦的命運循環(huán),比起捏菜包炊咸粿,才真的要叫阿娘喂(我的媽呀),讓我覺得長大很可怕。幸好臺北的大伯母讓我明白,媳婦其實有別種選項。
          有一次和阿嬤到臺北玩,大伯父請吃飯。我進了館子乖乖坐下等吃,大伯母轉著桌上的圓盤,把菜單停在我面前,一臉慈愛地告訴我:“女孩子要學會點菜喔!”我打開菜單,卻只看得懂“炒高麗菜”。最后還是大伯母接手,從容不迫地點出一桌我聽不懂名字、味道卻好好的菜色,吃得賓主盡歡。我著迷地看著她的自信風范,忽然意識到,媳婦可以有很多種,女人不是只有“用力乖”的命運。這個世界上有努力學捏菜包的媳婦,也有知道該上哪個館子點鐵板牛柳的媳婦。不光用別人的眼睛看自己,就會有選項。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滿仔的媳婦誤會了婆婆的話,把菜包做成了人的形狀,大家覺得她“顢頇”,愚笨得可笑。
    B.作者小時候很喜歡收衣服,覺得是幫大人忙,有成就感。長大卻不想收衣服了,因為發(fā)現(xiàn)太費事,想偷懶。
    C.“自然乖”和“用力乖”的區(qū)別是,“自然乖”是本性的流露,“用力乖”是虛偽和欺騙。
    D.大伯母說“女孩子要學會點菜喔”,“點菜”其實也和做飯一樣,是長輩眼中女孩要在結婚前練好的本事。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滿仔的媳婦做的菜包,逗笑眾人,作者跟著開心的同時,“心里卻朦朦朧朧覺得不安”,這種對內心復雜情緒的描寫,說明作者隱約感受到了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有不同的規(guī)則。
    B.文章詳細羅列了家中的人口、衣服的各種類別,以及衣服的疊放順序,這樣的描寫突出“收衣服”這件事,其實非常瑣碎,卻被作者的長輩看作“天經(jīng)地義”的標準。
    C.作者把媽媽和臺北大伯母進行對比,認為媽媽落入了“傳統(tǒng)媳婦的命運循環(huán)”,只有跳出這個環(huán)境,離開家鄉(xiāng),去到都市,才有可能像大伯母一樣“有別種選項”。
    D.文章以“冬至的時候,家里除了湯圓,還要吃菜包”的民俗開篇,和下文端午綁粽、清明款潤餅、過年炊甜粿咸粿發(fā)粿、除夕和中秋吃爐等內容相呼應,營造了濃郁的臺南生活風情。
    (3)不同作品有不同語言風格特點,或粗獷,或細膩,或秾麗,或樸素。請結合文本分析本文的語言特點。
    (4)請結合全文分析本文為何以“滿仔家的菜包”為題。

    組卷:8引用:2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II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后,吉祥物“冰墩墩”一夜爆紅,迅速成為“頂流”,冰墩墩的走紅,①_____,還有它被賦予的創(chuàng)意與含義。冰墩墩熊貓形象與冰晶外殼的結合將文化要素和冰雪運動融合并賦予了新的文化屬性和特征,體現(xiàn)了冬季冰雪運動的特點。這樣設計②_____,又能代表中國味道的冬奧。( ?。?,線條流動象征著冰雪運動的賽道和5G高科技。③_____取自冰雪運動頭盔。熊貓整體造型像航天員,是一位來自未來的冰雪運動專家,寓意現(xiàn)代科技和冰雪運動的結合。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頭部彩色光環(huán)靈感源自北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啟發(fā)
    B.北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是頭部彩色光環(huán)的靈感來源
    C.頭部彩色光環(huán)靈感源自北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
    D.北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提供了頭部彩色光環(huán)的靈感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組卷:0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①2021年6月24日下午5時47分,沈陽桃仙飛往上海浦東的CZ6507航班關閉艙門、撤離廊橋、啟動雙發(fā)、準備滑跑起飛。就在此時,南航北方分公司現(xiàn)場運行中心突然接到電話:“一名旅客要乘坐CZ6507航班,前往上海救助危重病人,警車正在護送趕來機場,情況緊急,飛機能不能等一下?”“生命至上,這個旅客我們必須等!”南航北方分公司值班領導當機立斷。立即啟動緊急醫(yī)療救助程序,相關崗位立即行動保障這名“特殊”旅客登機。這名“特殊旅客”是為了趕往上海捐贈造血干細胞,以挽救一名急性白血病患兒的生命。由于事發(fā)突然、緊急,所以才有了“飛機掉頭”的感人一幕。
          ②2018年,一列高鐵在合肥站準備開車時,某旅客以等家人為由,用身體強行扒阻車門關閉,不聽勸阻,造成該次列車延遲發(fā)車。事后,公安機關對此開展了調查取證。次日上午,該旅客到合肥站派出所主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南航的“掉頭待機”之舉收獲點贊與好評無數(shù),旅客羅某的“攔高鐵等家人”之舉遭眾人批評與質疑。上述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0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