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高考語文適應性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很多地方凡是有地位的人是不愿做保長的,傳統(tǒng)的紳士為了他在政治結構中的特殊作用不能進入行政機構。他一旦走了進去,唯一的自下而上的軌道就淤塞了。保長對于縣長是下屬對上司,他的責任是執(zhí)行命令,不能討價還價。為了維持這傳統(tǒng)方式,當保長的常是社會沒有聲望的人,等于以前的鄉(xiāng)約??墒鞘聦嵣媳iL和鄉(xiāng)約是不同的,鄉(xiāng)約是沒有權力的,而保長卻有權力。以并不代表地方利益的人來握住地方的權力,而且他是合法的地方公務執(zhí)行者,他有權來管理地方的公款,這變化在地方上引起的迷惑是深刻的。結果是地方上有地位的人和保長處在對立的地位而沒有橋梁可通。
鄉(xiāng)村里有聲望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放棄地方立場加入行政系統(tǒng),較為合算。他當了保長之后還是可以支配地方自治事務。但是事實上,他的地位改變了,因為他不能拒絕上級命令,不能動用自下而上的政治軌道,這類地方也就完全成了下情不能上達的政治死角。
保甲制度不但在區(qū)位上破壞了原有的社區(qū)單位,使許多民生所關的事無法進行,而且在政治結構上破壞了傳統(tǒng)的專制安全閥,把基層的社會逼入了政治死角。而事實上新的機構并不能有效地去接收原有的自治機構來推行地方公務,舊的機構卻失去了合法地位,無從正式活動?;鶎诱站瓦@樣僵持了,表現(xiàn)出來的是基層行政的沒有效率。
中央延長自上而下的政治軌道,目的是在有效促進政令。中央的政令是容易下達了,可是地方的公務卻僵持了。中央下達的政令中,除了要錢要人之外,凡是要在地方上建設的事,好比增產等等,卻因為地方社會結構的紊亂和機構的僵持,公文停留在保公所里,走不出來。在這種情形下,不論才能有多高,絕沒有施展的機會。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重建》)材料二:
改朝換代之際,地方紛亂,士家大族敗亡,盜賊橫行,災害頻發(fā),傳統(tǒng)的儒家綱常倫理和禮治秩序遭到破壞,張履祥的家鄉(xiāng)也在所難免。張履祥以士人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一直以儒者肩負的時代使命來思考民生,關注社會問題,將學問與鄉(xiāng)土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他認為:“士為四民之首……既然整衣冠,挾書冊,號為民首之人,當思言民首之言,行民首之行,處不愧為士君子,出不愧為士大夫,使人敬而愛之,則而效之?!睆埪南檎f“王道本乎鄉(xiāng)人”,“道”在鄉(xiāng)人的日用之間?!班l(xiāng)”的積累構成國家,小“鄉(xiāng)”是天下的前提,所以一鄉(xiāng)之事即等同于天下、國家之事,張履祥在鄉(xiāng)間推行禮治就是維持國家社會秩序?!岸Y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的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禮來維持。”張履祥認為,“禮”不僅關涉到個人為人處世之修行,而且是治國平天下的一大關鍵,他在鄉(xiāng)間提出各種應對社會問題的方案,致力于鄉(xiāng)村社會的治理。
天下亂象紛呈,人民流離失所,導致民間教化不行,禮儀之事不復存在。亂世之際,許多世家大族選擇避地自保,黃宗羲在《海市賦》中描述了自己在動蕩歲月里的避地行為與心情:“二十年兮,無年不避,避不一地,念遷播之未定兮?!北艿剡w徙是人們在社會動蕩時期無奈的選擇,是士人不得不去想的一些自救方案。張履祥結合家鄉(xiāng)情況,提出一個地方自保的方策,即“保聚”之法。
保聚之法的具體內容為:“嚴保甲,每十戶為一甲,甲有長,十甲為一保,保有長。有約副一人,皆以眾推。十保為鄉(xiāng),鄉(xiāng)有約正,有約副二人,十鄉(xiāng)為聚,聚有都約正,有約副四人,皆以眾推。凡一戶有事,一甲舉之;一甲有事,一保舉之;一保有事,一鄉(xiāng)舉之;一鄉(xiāng)有事,一聚舉之。”甲長、保長、約正、約副皆由眾人推選,由當地有名望的精英擔任,組織鄉(xiāng)民為維護地方安全進行自發(fā)防御活動。張履祥提出的“保聚”制度同官府主張和實施的“保甲”制度非常接近。保聚的目的是“家與家相保,人與人相聚也……宗族鄰里如故,皆保聚之力”。保聚之法實際上是以保甲制為基礎,在甲、保、鄉(xiāng)的基礎上更好地匯聚地方社會力量以隨時應對變亂,在被兵火摧殘后能維系鄉(xiāng)間基本的生活。
“保聚”之法,不僅能夠聚合人心,還能發(fā)揮改革風俗的作用,張履祥在保聚之法中倡導恢復明初的禮治、鄉(xiāng)約,目的是實現(xiàn)化民成俗、鄉(xiāng)風淳樸,以禮為手段來約束、調節(jié)、規(guī)范民眾的生活,以儒家德治教化來維護鄉(xiāng)村的社會秩序?!坝枚Y來規(guī)范基層社會,通過教化治理宗族,移風易俗,化同姓之親以美天下之俗,從倫理層面來維護基層社會秩序?!笔聦嵣希诨鶎由鐣斜>壑ㄒ彩菑团d古禮的一種方式,禮可以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在鄉(xiāng)村以禮入教化,以禮維持基層秩序,能使社會趨于有序,和諧安穩(wěn)。
(摘編自李燕《張履祥鄉(xiāng)村禮治社會的構建》)(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基于自身在政治結構中特殊作用的考量,地方凡有地位的人是不會去擔任保甲制度下的保長之類職務的。
B.保甲制度既干擾了許多民生事務,又讓上令不得下達,影響了中央集權,是基層行政僵化的重要推手。
C.因為傳統(tǒng)的鄉(xiāng)土社會能有效地應付人民的生活問題,所以張履祥才得以在鄉(xiāng)村社會實施禮治,維持鄉(xiāng)村秩序。
D.保聚之法和避地遷徙都是在社會動蕩時期的自保的做法,但是前者更加積極有為,后者多少有些無奈。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央政權通過保甲制度,試圖延長自上而下的政治軌道,加強中央集權,促進政令有效實施,但事實證明這個做法并不算成功。
B.不愿意去當保甲制度下的“保長”一類職務的地方鄉(xiāng)賢,或許有可能愿意擔任“保聚”之法下的甲長、保長等,護佑一方平安。
C.在天下混亂、人民流離、教化不行、禮儀不復之際,張履祥肩負時代使命,推行保聚之法,用禮來維護鄉(xiāng)村社會秩序。
D.張履祥在保聚之法中復興古禮,是因為明初的禮治、鄉(xiāng)約是化民成俗,使鄉(xiāng)風淳樸,從而規(guī)范民眾生活的最佳選擇。
(3)下列選項,和材料二張履祥的觀念最不相符的一項是
A.北宋大儒張載,世稱橫渠先生,一生主張“實學”,強調經世致用,提出著名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br />B.明代王守仁本有“不離日用常行內,直造先天未畫前”的思想。泰州學派王艮進一步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認為圣人之道,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C.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州縣衙門附近和廣大鄉(xiāng)里地區(qū)設置申明亭,進行以“申明法令”為內容的法律宣傳和教化,強調使民知法守法,“此為先務不可后也?!?br />D.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一書中指出,“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維持禮這種行為規(guī)范的力量是“傳統(tǒng)”,“在鄉(xiāng)土社會中……傳統(tǒng)的效力更大”。
(4)張履祥提出的“保聚之法”和費孝通提到的“保甲制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5)2020年5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印發(fā)的《關于加強法治鄉(xiāng)村建設的意見》提出了“加強黨對法治鄉(xiāng)村建設的領導,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āng)村治理體系”的要求。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理念。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該如何處理好“法治”和“禮治”的關系?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見解。組卷:5引用:4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題。
文本一:
一塊土地
賈平凹 這是他給我說的故事。
他那塊地并不大,總共十八畝二分五,他們習慣說成十八畝地。
十八畝地很平整,西邊有一條水渠,水渠一拐,朝別的地方去了,拐彎處長了棵梧桐樹。他那時太小,只有兩歲吧,關心著那棵梧桐樹上會不會來鳳凰。那時候,他的太爺還在,有一陣子太爺總是去十八畝地,從地北頭走到地南頭,再從地南頭走到地北頭。太爺在地里走著就背了手,腿好像沒了膝蓋,直戳戳往前邁一步,再邁一步。從渠沿上走過的人說:阿爺,你咋天天都量地哩?
爺的爺剛剛來到沙白村時,那里還是一片狼牙刺灘,一家人起早貪黑硬是挖掉了狼牙刺,搬走了石頭,才修出來了十八畝地。但在太爺三十歲的那一年,房子著了大火,把什么都燒成了灰,十八畝地就賣給了村里的馬家,太爺還從此給人家吆馬車。
太爺在用步子丈量著十八畝地,村子里正叮叮咣咣地敲鑼鼓。鑼鼓敲到誰家,誰家就拿一條紅被面來掛彩。太爺說:土地改革了呀!
太爺在十八畝地里種了麥子??墒?,麥子剛剛泛黃,太爺卻死了。沙白村的墳地都是在村東那個堆料漿石的高崗子上的,只有太爺的墳埋在梧桐樹下。
爺對十八畝地更是上心,種麥,種包谷,也種豌豆和芝麻,地堰砌得又細又直,地里的土疙瘩都揸得碎碎的。他親眼看過爺在吃土,那是一個秋后,麥苗還沒有出來,爺領著他在地里走,爺一直鼻孔張大地吸。他說爺你吸啥呢?爺說你沒有聞到土氣香嗎?他聞不出來,爺就從地上捏了一把土,捏著捏著,竟把一小撮塞在嘴里嚼起來了,嚇了他一跳。
他說:爺是蚯蚓。爺赫赫地笑了,說:蚯蚓?啊,蚯蚓,爺是蚯蚓。
后來,爺就當了村長。當了村長,就走方字步,在村道里走,人人見了都問候。爺怎樣經管著村子,他不甚清楚,但在爺當村長的幾年里,沙白村一下子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是過了兩年吧,村里又是敲鑼打鼓。婆問爺:咋又敲鑼鼓哩?爺說:社會又變呀,要地呀。這就是成立了人民公社。
村子里架起了高音喇叭,整天在說著人民公社好。但是爺不久就病了,湯米不進。側睡了一個月,到了初秋,爺突然精神好些,要家里人攙著去十八畝地,家里人攙著他到梧桐下。爺說:哦,芝麻開花了。頭一歪,咽了氣。
爺死后沒有埋在十八畝地里,因為十八畝地已經不屬于他家的地了。
這期間發(fā)生了多少事啊,他娘死了,他爹摔斷過腿,他又上了大學,大學畢業(yè)又在一報社上班。
他再一次回到沙白村,把辭退工作準備經商的想法說給爹。他記得清清楚楚,那一天他家的院子里涌了好多人。院子人說:征地啦,征地啦!
那個晚上,沙白村人都在高興,這地一征,他們終于不再是農民了,而且每家還領到了一大筆補貼費,就籌劃著該怎么使用這些錢了,他爹卻在屋里喝悶酒,喝了半瓶子,喝得一臉的汗都是油。
爹問:你爹真的也不是農民了?他說:當然不是農民了。爹卻說咱到十八畝地去。
他能理解爹的心情,以前分了地,又收了地,地還在沙白村,天天都能看到,現(xiàn)在卻要離開沙白村,十八畝地說不定做什么用場,就再也沒有了呀。他陪爹去了十八畝地,從地南頭走到地北頭,走了七八個來回,爹的腿一軟就跪在地上磕頭。他不知道爹是給十八畝地磕頭哩,還是給埋在十八畝地里的太爺磕頭。
爹離開了沙白村,搬住到了城西南角新建的小區(qū)。他不能陪爹呀,因為他的公司經營外貿生意,生意又非常好,在積累了一定資金后,他也開始進入房地產市場。
城市發(fā)展確實很快,像潮水一樣向四邊漫延著,擴張著。原先20萬一畝征去的土地,地價開始成了 400 萬一畝,紛紛建造了別墅。還未開發(fā)的那些地方,都用圍墻圈著,過一段時間,拍賣一塊;再過一段時間,再拍賣一塊。當然,每次拍賣會他都去參加的,每次參加了都鎩羽而歸。但當又一次召開拍賣會,拍賣的是沙白村那一片面積,他竭力競爭,他的實力不可能拿下整個沙白村,卻終于得到了那十八畝地的開發(fā)權。
他說十八畝地,是他看到的也是經過的,收了,分了,又收了,又分了,這就是社會在變化。社會的每一次變化就是土地的每一次改革,這土地永遠還是十八畝呀,它改革著,去演繹了幾代人的命運?。?br /> 他說完故事,我讓他帶我去十八畝地看看。十八畝地果然還被圍墻圍著,地很平,沒有莊稼,長著密密麻麻一人多高的蒿草。突然,地的南頭嘎喇喇一聲,飛起了一只鳥,我們即認出那是野雞。怎么會有野雞?野雞是能飛的,但它飛不高也飛不遠,圍墻之外都是樓房它是從哪兒來的?我們都疑惑了。
他卻突然一愣,說:這是不是我太爺的魂?!
他這話是把我嚇了一跳,但我絕不會認為他的話是對的,我只是擔心這十八畝地很快京要被鏟草掘土,建起高樓了,那野雞還能生存多少日子呢?
又是一年過去了,有一天路過了那十八畝地,十八畝地的圍墻換了,圍墻里并不是建筑工地,梧桐樹還在,蒿草還一人多高,門口掛著一個牌子:一塊土地。
(有刪改)文本二:
在《一塊土地》中,賈平凹孤獨地站在一望無際的田野里,深切地注視變化中的鄉(xiāng)土中國面臨的困境,有黍離麥秀之情懷。敘事簡潔,行文樸拙,謙抑隱忍,個體與歷史、現(xiàn)實間的精神糾葛得到了滿懷敬意的表現(xiàn)。
(2010年度“茅臺杯”人民文學獎散文獎《一塊土地》授獎詞)(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對太爺背手量地的行為描寫,雖寥寥數語卻生動傳神,饒有趣味,使其形象具有鮮明特點。
B.文中“梧桐樹”不止一次出現(xiàn),使得行文前后照應,凸顯了在土地上生存的農民頑強的生命力。
C.爹跪在土地上磕頭之舉,既有對土地的難舍之情,也不乏失去土地的深深遺憾,可謂意味深長。
D.文末聚焦在商品經濟時代城市化進程中土地的經營使用變化給農民帶來的深遠影響,發(fā)人深思。
(2)對于“爺吃土”這一行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全文看,“爺吃土”的行為雖有悖于生活常理,卻符合人物的情感邏輯。
B.“他”驚訝于爺的吃土行為,是基于兒童對生活、人生和社會的淺層認知。
C.“他”將爺比作蚯蚓,爺笑著承認,表現(xiàn)了爺對自己農民身份的深度認同。
D.說明了爺對土地感情之深超越家族的其他人,為后來其擔任村長做了鋪墊。
(3)文本一中同一土地,卻有“十八畝地”“一塊土地”兩種稱謂,其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請你結合文本進行簡要分析。
(4)文本一是如何表現(xiàn)文本二所說的“個體與歷史、現(xiàn)實之間的精神糾葛”的?組卷:64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北京時間2022年11月30日7時33分,在“T”字基本構型的中國空間站里,翹盼已久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親人入駐“天宮”。“勝利會師”的兩個航天員乘組在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中國空間站里留下了一張足以載入史冊的太空合影。此刻,身處太空的6位中國航天員,承載了所有中華兒女對浩瀚星空的向往,注解了中華民族可上九天攬月的豪情,也再次描下中國航天的進步足跡。
筑夢,追夢,圓夢。如果將空間站建造歷程比作是自信自立自強的旋律,那么航天員的一飛沖天,恰似在太空中引吭高歌,代表著無數航天人邁向星辰大海征途的志氣骨氣底氣。自2021年4月天和核心艙發(fā)射到神舟十五號任務,僅用不到20個月時間,密集實施11次發(fā)射、2次飛船返回、7次航天員出艙,4個飛行乘組12名航天員接續(xù)在軌駐留,如期完成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建造。空間站如約搭建,夢想如期而至,堪稱完美的表現(xiàn),展示了中國載人航天30年發(fā)展的厚重沉淀與強大實力,跑出了新時代中國航天發(fā)展的加速度,激勵著新征程上創(chuàng)造新的偉業(yè)的奮斗情懷。
(1)請將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改成四個較短的句子??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多用數字,請分析其表達效果。組卷:33引用:3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
人類要在競爭中求生存,便要奮斗,所以奮斗這一件事,是自有人類以來天天不息的。
——孫中山材料二: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老子 請結合材料,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組卷:15引用:6難度:0.5